|《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 二 )


轻子车和清洁工丽丽都是机器人 , 写完第一稿之后 , 感觉描写丽丽的笔墨多了一些 , 但又舍不得删除 。 轻子车在作品里的位置非常重要 , 某种程度上讲 , 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超过了丽丽 。 我围绕轻子车增添了一些人物和氛围 。 第二稿写完之后 , 又发觉丽丽与阿塔之间的微妙性不够 , 又不得不删除之前描写丽丽的多余文字 。
阿塔思考内容的选择和渐次呈现方式 , 消耗了最多的修改时间 。 很多时候 , 笔记本里的素材多了 , 反而会面临选择难题 。 这时候扔钢镚不起作用 , 只好停笔歇息了一段时间 。 轻子车监督员的随时提醒 , 监督一次又一次的升级 , 阿塔的思考内容既要有变化 , 又要令人信服 , 同时符合他的真实性情 。 这一部分确切文字的选择和调整费了很多心神 。
《2049》第三稿写完之后 , 我发给了程永新老师 , 他给了我很好的修改建议和率真的鼓励 。 心存感念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与机器人的系列故事构想开始真正萌动 。
科幻文学题材通常分为三大门类:人与自然(环境)、人与机器、人与宇宙 。 人与机器的故事是科幻文学最久远的写作门类 , 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 机器人的英文书写为Robot , 这个词源自捷克语中的“rab” , 词义是奴隶 , “机器人”这个词语因此不单单指为人类工作的可移动的机器设备 , 更是一个文学隐喻 , 一个未来人类学或人种学意义上的显性存在 。
一方面学习 , 一方面思考 。 中国传统文化是感性文化 , 感性的中国人容易被温情打动 , 而科幻文学是偏离或延宕感性的文学样式 , 能阻拦或劝退读者在作品里寻找情感慰藉 , 并希望读者参与理性的智性思考 。 个体与个体、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理性凝视——那是为了获得内在省思和有益判断而投射出去的凝视 。 我同时在想 , 科学精神、浪漫精神和决绝精神 , 或许是科幻文学的合一精神 。
【|《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