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

|《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
本文图片

蒋一谈
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 。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主要作品有《鲁迅的胡子》《赫本啊赫本》《中国鲤》《透明》《刀宴》《发生》《在酒楼上》等 。
2015年11 月 , 蒋一谈将中国古典诗、日本俳句、世界现代诗、武术大师李小龙创造的“截拳道”融合在一起 , 出版诗集《截句》, 提出截句文体及“最短的现代诗”写作理念 。
蒋一谈同时为孩子们写作绘本故事 , 已出版的作品有《我故意不说话》《狐狸的尾巴》《狗狗的骨头》《爸爸 , 生日快乐》《妈妈 , 生日快乐》《暴风雨就要来了》《家》等 。
2021年 , 蒋一谈开始写作科幻小说 , 已发表的作品有《月球之眼》《浮空》《说文解字》等 。
曾获得人民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奖、“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作家奖、首届《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卡丘·沃伦诗歌奖等 。
|《收获》微信专稿|创作谈:2049,说远也不远(蒋一谈)
本文图片

2022-3《收获》
科幻作品专辑
2022-3《收获》
本期《收获》杂志特别推出“科幻专辑” , 五位作家“脑洞大开” , 用幻想构筑未来 , 那些壮丽的“海市蜃楼” , 那些美好的“天空之城” , 映射的却是我们对宇宙、生命、自然、时间、科学、人性等命题的深刻思辨 。 从哪里来?往何处去?这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
创作谈
2049 , 说远也不远
蒋一谈
2021年深秋 , 一个普通的夜晚 , 我办完事儿往家走 。 疫情期间的北京城 , 道路清寒 , 行人很少 , 夜空不理会地球人的憋闷与苦痛 。 城市轻轨滑过前方的高架桥 , 一闪一闪的车窗投影和闪烁的霓虹灯 , 让我想到一个词语:轻子车 。 外形酷似太空舱的自动驾驶轻子车 , 车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 每辆可乘坐四人 , 轻子车数量众多 ,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 , 遵纪守法的市民可以免费乘坐 。
后来的某一天 , 我乱翻书的时候看见一个化学术语:惰性气体 。 常温状态下 , 惰性气体无色无味 , 无色无味让我想到没有新鲜波澜的惯性生活 , 惰性气体随后导出惰性思考和懒于思考 。 轻子车、机器人和懒于思考 , 三者在那一刻有了碰撞 。 懒于思考是立意词语 , 随时颁布的新法规是驱动词语 。 内在主线:轻子车和机器人接到上级命令监督市民思考 , 不思考的市民不能免费乘坐轻子车 , 还要接受惩罚 。 我想到一个惩罚方式:轻子车气针刺痛 。
正式写作的时候 , 首先解决的是主人公的职业 , 阿塔最初的职业设定是机器人维修师、汽车修理师、垃圾清理工和高楼清洁工 。 我举棋不定 , 最后在四张纸条上写上职业 , 揉成一团 , 选择其一 。 最后打开一看:垃圾清理工 。 我其实很愿意让他成为机器人维修师 , 但在那一刻 , 我选择相信冥冥之中的东西 。
写到六千多字的时候 , 忽然感觉作品的调性出了问题 , 我并不想把这篇作品写成颓废科幻小说 , 但是我知道 , 作品里的半颓气息不可或缺 , 且要与荒诞相互映衬 , 这是作品的底色 。 可是已经完成的六千多文字缺乏这种气息 。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问题出在呆呆的出场时间太晚太慢 。 我开始调整 , 并重写开头 。 呆呆出场后马上消失 , 留下一个空白 , 故事后半程再次出现 , 让半颓状态成为一个隐线 。 呆呆的提前出场 , 也在突然间改变了作品的语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