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道扬镳”什么来的,“分道扬镳”的故事典故】
文章插图
孝文帝时期北魏宗室中有一个人叫拓跋齐,后改名为元齐,他颇富韬略,统兵有方,能征善战,曾立下赫赫战功 。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才华出众,能力超群 。孝文帝很赏识元志,任命他为洛阳令,主掌洛阳地方政事 。不久以后,孝文帝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迁都到洛阳 。这样一来,洛阳地位陡升,贵为一国之都,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元志的权势自然也随之增大,年纪轻轻的他渐生骄气 。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官位重要,不把朝中那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放在眼里 。一天,元志外出游玩,恰巧碰到一个叫李彪的官员乘坐马车从对面飞驰而来 。这个李彪也很不简单,他字道国,儒生出身,精通典章,深得孝文帝信任,此时已是御史中尉,官位比元志高出许多 。
按理说,官小的元志此时应该让李彪先过去,可他偏不让路,双方由此僵持下来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便当众责问他为何不肯让路 。元志却说:“我是都城洛阳的长官,你不过是编入洛阳户籍的一个住户,哪有长官给辖下住户让路的?”
两人互不相让,争执不下,于是他们决定到孝文帝那里评理 。一见到孝文帝,李彪先开口说他是御史中尉,官职比元志大多了,元志作为一个地方官怎能同他对等,居然不肯让道,真是岂有此理!元志也丝毫不退让,说自己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李彪也是自己辖下的住户,应该是李彪给自己的属地长官让道才是啊 。
宽厚的孝文帝听了他们的话,觉得他们各有道理,于是便笑着给他们提出了分路而行的办法,说:“洛阳是我的京城 。我觉得你们说的各有道理 。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两人听了连连称是 。于是,元志和李彪就拿着尺子,对经常通行的道路进行了丈量,各取一半,从此各走各的道 。此后,“分道扬镳”一语便逐渐流传开来 。
- 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赫赫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 Angelababy|“奔跑吧兄弟”baby白鹿强强联手
- “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是什么,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
- “∑”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意思指:求和
- 宋丹丹|被骂上热搜的“宋丹丹式长辈”,为什么就想让年轻人不痛快?
- 滕王阁位于现在哪个城市?滕王阁在:“江西省南昌市”
-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何不食肉糜说的是哪位皇帝?
- 重瞳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重瞳会被人认为与“圣人”和“君王”有关
- 华山究竟有多险?长空栈道有“华山第一天险”之称
- 古代皇帝的“罪己诏”是什么,皇帝们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