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这一年,潮州“高考”成绩在“全省”拔得头筹

6月24日 , 广东高考成绩公布 , 不少潮州考生发布了自己的查分视频 , 分享高分的喜悦 。
潮州自古便有崇文重教的传统 , 在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1544年) , 广东进士10人 , 潮州占其7 , 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高考强市” , 全省无出其右 。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的辉煌并非偶然 。 从古代“高考”情况来看 , 潮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广东输送了大量进士 , 科举成绩名列前茅 , 宋明两朝尤盛 , 是名副其实的“海滨邹鲁” 。
潮州|这一年,潮州“高考”成绩在“全省”拔得头筹
本文图片

【潮州|这一年,潮州“高考”成绩在“全省”拔得头筹】宋代 , 潮州大力发展书院和社学、义塾 , 韩山书院在韩文公祠的基础上建成 。
从此方舆载人物 , 海滨邹鲁是潮阳
宋代 , 潮州出现科举考试的第一个高峰期 。
《永乐大典》卷5343《潮州府一·风俗形胜》记载 , (宋)孝宗尝问(王)大宝:“潮风俗如何?”大宝对曰:“地瘦栽松柏 , 家贫子读书 。 ”
潮州地方文史学者陈贤武表示 , 潮州社会崇文重教的风气在宋代得到空前的提高 , 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 , 其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原发达地区 。
唐宋以来 , 历代莅潮官员秉承韩愈善政 , 致力办好府县儒学 , 发展书院和社学、义塾 , 使潮州“庠序大兴 , 教养日盛”“第进士者衮衮相望” , 潮州文教居于广东前列 。
潮州应举的人数从绍兴二十年(1150)不到2000人 , 至南宋后期已超过万人 , 潮州其时在籍人口为10余万户 , 平均每10户就有1人参加考试 。 有宋一代 , 潮州一共有140人登进士第(其中正奏进士95 名 , 特奏进士45名) , 仅次于广州 , 比第三名韶州多了近一半 , 为全国进士及第较多的州府之一 。 按人口比例 , 潮州第进士者居广东之冠 。 “潮州八贤”中 , 除了赵德为唐代外 , 其余七贤均为宋代人 。
潮州“海滨邹鲁”的美誉就来源于潮州士子登科 。 曾被贬为潮州通判的宋代官员陈尧佐被召回京后逐步由谏议大夫迁升为宰相 , 仍关心潮州 , 写诗勉励和祝贺潮州上京赴试的士子 。 潮州有一王姓举人上京考试 , 榜上有名 , 陈尧佐极其高兴 , 写下《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 , 已得仙枝耀故乡 。 从此方舆载人物 , 海滨邹鲁是潮阳 。 ”
雁塔留名涌现“明代前七贤”“戊辰八贤”
元代 , 汉人、南人得中进士者人数寥寥 , 潮州得中进士者尚有8人 。 明代至清代前期 , 潮州的科举成就在广东各州府中仍处于前列 。
明代 , 潮州共考取进士160人 , 举人162人 。 特别是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1544) , 广东进士10人潮州得其7 , 涌现了嘉靖甲辰科(1544)同榜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等“明代前七贤” 。
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李士淳则被称为“戊辰八贤” , 也称“潮州后八贤”;还有翁万达、林大钦、萧端蒙、郭之奇、黄奇遇、许国佐、罗万杰等“潮州后七贤” 。
潮州|这一年,潮州“高考”成绩在“全省”拔得头筹
本文图片

状元林大钦是潮州明代科举发展高峰期的代表人物 。
古代进士有在大雁塔内题名的传统 , 故“雁塔题名”也指代考中进士 , 之后延伸为雁塔石刻 。 在潮州西湖山众多摩崖石刻中 , 与科举相关的石刻是重要部分 。
潮州|这一年,潮州“高考”成绩在“全省”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