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孩子们眼中的长江是啥样?来看看这场展览

长江|孩子们眼中的长江是啥样?来看看这场展览
本文图片

6月26日 , 第七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闭幕式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举行 , 现场向获奖学生、获奖教师和获奖单位代表进行了颁奖 。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林业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关工委主办 。
2021年3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 以此为契机 , 第七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在青海、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江苏等省市组织征集了一批反映长江流域自然人文的自然笔记作品 。
“自然笔记 , 就是让人们以手写、手绘的形式 , 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 , 从与一草一木的交流中 , 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 , 学会与万物平等、友善相处 , 懂得爱物知恩、节用惜福 。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 此次大赛共有90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参与 , 共提交了70699件参赛作品 , 总参与人数超15万人 。
“我透过望远镜 , 看见渝中半岛就像一条大鱼 , 鱼背上的高楼是美丽的鳞片 , 这条大鱼守护着清澈的长江向东流去 。 ”这是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学生冉珈瑜写在自己的作品《大渝向东》里的话 , 她在去年5月登上南山一棵树观景台 , 创作了这幅自然笔记 , 并在作品中将渝中半岛绘成了一条大鱼 。
“在这幅作品中 , 小作者天马行空的巧思和一气呵成的表现手法令我眼前一亮 , 她将渝中半岛比喻成一条头朝东方的大鱼 , 赋予了它动感和生命力 。 在长江的滋养下 , 个人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命运仿佛融为一体 , 共生共荣 , 这是一份多么天真无邪的爱!”面对这幅作品 , 少年先锋报社美术总监马开峰给予了评价 。
近年来 ,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频频现身重庆 。 在此次比赛中 , 参赛选手周杰、龙思嘉、叶芷序、唐一丹一起创作的作品《中华秋沙鸭》得到评委的一致点赞 。 作品中的中华秋沙鸭或嬉戏、或觅食、或飞翔、或休憩 , 展现了一幅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美景 。
“重庆围绕中华秋沙鸭专门设立了电子监测系统 ,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专项保护行动 , 民间机构通过‘护鸟行’行动品牌不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 在各方努力下 , ‘中华秋沙鸭保护行动网络’初具雏形 。 作品中 , 小作者们描绘的是中华秋沙鸭生机勃勃的姿态 , 又何尝不是在讲述人们奋力书写共抓长江大保护这一时代答卷的故事呢?”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主席彭学平说 。
比赛中 , 有选手绘景 , 有选手画物 , 还有的选手用自己的作品讲述了一段“渔民变身‘渔教练’”的故事 。 九龙坡区西彭镇第一小学校学生廖文瑗和廖艺雯在自己的作品中 , 用6个时间段讲述了一位渔民从2013年到2021年的工作变化 , 从最初“自由自在”地捕鱼 , 到捕上来的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 再到长江十年禁渔后渔民转产就业 。
“孩子们记录的是我的故事 , 捕鱼是我非常喜欢的职业 , 将捞起来的小鱼放生 , 是我们这些渔家祖传的智慧 , 但当我发现自己捞起来的几乎只剩小鱼 , 数量还越来越少时 , 我意识到 , 我不能再只顾我自己的兴趣和眼前的收益了 。 所以 , 我积极响应国家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 主动选择上岸转行 , 在生态渔场与鱼儿们‘再续前缘’ 。 我相信 , 长江的生态终将恢复 , 到那时 , 我还想过上我最向往的生活 , 开着小渔船 , 撒两三网 , 捞几条鱼 。 只要我们每个人懂得节制 , 这梦想一定能实现 。 ”长江退捕渔民李雪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