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文章插图

清朝乾嘉时期的通州,官道边的沟里一个被冻死了的乞丐,衣衫褴褛。官府派人验尸时,仵作翻看乞丐的衣物,却发现怀中揣着一张纸。众人把纸展开一看,原来上面写着一首诗。后来人们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乞丐的身份,给这首诗起了个名字——《绝命诗》: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文章插图

记得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说是清朝人袁枚写的,名字是《绝命诗-通州诗丐》: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很好。相对而言,吾更相信这确实是一位乞丐写的,而不是才子袁枚所写。这首诗就算是放在唐朝也不逊色,写这首诗的人,固然需要大才,但对乞丐生活的体验,才是关键。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位终身乞讨之人写的。
甚至,因为该诗文学水平极好,以至于人们怀疑,那位乞丐作者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写出这么好一首诗,在临死之前更不可能写出。所以有可能就是他平时写的诗,一直放在口袋里。
前面四句给人以朱敦儒“我是轻度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的感觉,或者唐伯虎“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感觉,抑或是“陋巷箪瓢亦乐哉”的豁达。所以前面四句,根本看不出是弥留光景时期的人,也不能明确看出是乞丐,也许他是江湖艺人,也许是闯汤江湖的侠客。


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文章插图

但最后两句,似乎是画龙点睛,也似乎是交代自己的职业——我是个连狗都不待见的乞丐!看过《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古代乞丐一般拿着一根竹棍,用来驱赶狗,小说里还进一步把其写成绿玉杖“打狗棒”。可能乞丐四处乞讨,有时候甚至是敲门要饭,因此免不了被狗咬的缘故。

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文章插图

“如今不受嗟来食”用了典故“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出自《礼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然而这首诗的作者,却吃了一辈子的嗟来之食,但是到最后死的时候, 终于可以豪放地说:“再也不用吃嗟来食了”。就是这一句,让人感觉心酸莫名。“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两句,是说作者是个整天跑腿、苦大愁深的人物,但是因为修辞极好,给人以豪气干云、不惧任何愁苦的印象。古代描写“愁”的诗句很多,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肠百结如丝乱,珠泪千行似雨倾”、“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等,但总感觉都不如此乞丐愁的惊天地泣鬼神。也许只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才可以跟此乞丐的愁相提并论了。


【 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乞丐|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却写下一首举世皆知的乞丐诗,句句惊绝千古
文章插图

根据诗歌背景,此通州当为北通州,古有南北通州的说法。通州州官读罢感慨万千,震撼不已,遂将此句句惊绝千古之诗传之于众,并为其设墓立碑。很快,此诗成为当时人称诵不已的经典。这被冻死的无名乞丐,没有留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