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崇拜|文明起源?试论龙崇拜与古代国家的形成( 二 )


本文图片

《农业文明与史前宗教礼仪性建筑》
李锦山 , 《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第193~201页
本文着重论述的是史前宗教礼仪性建筑 。 这类以祭天礼地、春祈秋报为主要特征的大型人工建筑 , 与中华农业文明有着直接联系 , 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对中国礼制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 其核心体系数千年来贯穿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红山文化的宗教礼仪性建筑 , 主要有喀左县东山嘴祭坛和建平县牛河梁 。 前者是一处由祭场、祭台、祭坛组成的大型的具有综合性、多功能、露天式宗教礼仪活动场所 。 举行的祭天祭地活动 , 与农业密切相关 , 此外还举行生殖崇拜的祭祀仪式 。 后者由坛、庙、冢结合 , 祭祀对象为天地、祖神、图腾保护神以及农神 。 牛河梁宗教礼仪性建筑亦奠基于农业经济之上 , 其崇祀内容归根结底是“为了母亲的微笑 , 为了大地的丰收” 。 内蒙古发现的宗教礼仪性建筑 , 多由石头垒砌的墙垣等组成 , 建于台地之上 。 包头市莎木佳遗址 , 有石垣基、石圈 , 均与祭天有关 , 确切地说是祭太阳神 。 游牧民族尤其是农业民族对太阳极为崇拜 , 其原因在于它能够为人类带来温暖 , 使万物复苏 , 促进作物生长 。 阿善遗址为人工堆筑的石堆 , 不但有天地诸神崇拜 , 还应包括对大青山诸山体的崇拜 。 农业民族崇拜天地、太阳、河川诸神 , 因为与农业有关 。 对大山的祭拜同样与农业有关 。 我国自古便崇拜泰山 , 其原因之一便是认为它可以播云降雨 。 良渚文化的二十多处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 , 以人工堆筑的高大祭坛墓地为特征 , 这类祭坛不仅祭天 , 还祭地、祭祖 。 良渚文化中心聚落和大型宗教礼仪性建筑的出现 , 表明财富和人口已向农业城市集中 , 政教合一的王权业已产生 , 发达的农业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 中原地区、西藏地区等也多有宗教仪礼性建筑发现 。
宗教礼仪是一种社会意识和思想意识形态 , 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 。 我国发现的史前宗教礼仪性建筑是农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 因此 , 围绕这些场所进行的各种宗教礼仪活动 , 归根结底都与农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龙崇拜|文明起源?试论龙崇拜与古代国家的形成
本文图片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 , 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