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脉学之宗的医师是谁,脉学之宗扁鹊的成就


揭秘脉学之宗的医师是谁,脉学之宗扁鹊的成就

文章插图
说到脉学之宗这个事情其实还是挺有研究意义的 , 大家也知道的在中国的古代 , 看病啥的都需要把脉 , 所以这个脉学就显得极其的重要 , 可以说是中医的核心 , 那么有的人问了 , 竟然有脉学 , 那么这个脉学之父或者说这个脉学之宗的医师会是谁呢?如果有这个人 , 那么他的医学成就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揭秘脉学之宗的医师是谁脉学之宗的医师其实在历史上非常的著名 , 并不是别人 , 其实就是“扁鹊”了 。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 , 原名秦越人 , 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 , 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 , 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 县北)人 。战国时代名医 。《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 , 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 , 被尊为医 祖 , 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 , 他所采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 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很突出 , 具有极高水平 。《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 。先秦时期 , 中医的脉诊是三部 九候诊法 , 即在诊病时 , 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 。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 。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 , 扁鹊 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 , 阳脉下陷 , 阴脉上冲 , 也即阴阳脉不调和 , 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 , 故患者表现如死状 。其实 , 患者并未真正 死亡 , 除脉诊外 , 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 。结合切摸 , 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 , 因而敢于下此判断 。扁鹊死后 , 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 , 收其骨骸而葬之 , 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
扁鹊年轻时谦虚好学 , 刻苦钻研医术 。他把堆集的医疗经历 , 用于平民大众 , 周游列国 , 到各地行医 , 为民免除苦楚 , 不愧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祖师 , 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
脉学之宗扁鹊的成就发明四诊法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 , 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 , 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 , 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这些诊断技术 , 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 。他精于望色 , 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如他晋见蔡桓侯时 , 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 , 但是病情尚浅 , 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 。他劝蔡桓侯接受治疗 , 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 。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 , 拒绝治疗 。不久 , 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 , 指出其病情已加重 , 病位已进展到血脉 , 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 , 以免病情更加发展 。桓侯仍然拒绝治疗 , 心中不悦 , 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 , 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 , 认为病情已恶化 , 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 , 如不及时治疗 , 终将难治 。桓侯仍不予理睬 。最后一次 , 扁鹊通过望诊 , 判断桓侯病情危重 , 已进入到骨髓深处 , 病入膏肓 , 无法救治 。果然不出所料 , 齐桓侯不久即发病 , 终于不治而死 。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 , 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