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水浒传》中,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施耐庵的败笔!

首先,个人觉得,写王进不是败笔,反而是一个点题之笔,背后隐藏了好几条暗笔。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知道王进的身份背景,王进这个人,是北宋时期下层的小官,还是一个武将。一定要深刻理解王进这两个身份属性。伯夷|《水浒传》中,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施耐庵的败笔!
文章插图
我们看《水浒传》里,上梁山的所谓贼寇里,最多的,影响力最大的是哪一类人呢?阮氏三雄这样的平民百姓?不是。吴用这样的落第秀才、基层知识分子?不是。卢俊义、孔明孔亮和一丈青这样的地主豪强?不是。武松和石秀这样的闲杂人等?也不是。李俊和张顺这样的有涉及黑背景的人?也不是。王英燕顺这样占山为王的强盗头子?也不是。梁山贼寇里最多的是宋江这样的北宋下层小官吏和林冲杨志鲁智深花荣秦明关胜呼延灼等等这样的朝廷底基层武将。而这两类人的身份属性,在王进身上都找得到。所谓逼上梁山,说的是这类北宋底层官僚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伯夷|《水浒传》中,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施耐庵的败笔!
文章插图
可是,他们就没有其他路子走吗?当然有,王进的逃跑,隐藏起来,就是另一个路子。《水浒传》一开头就写王进的爹王升以前打了高俅,然后王进被高俅诬赖陷害,只能被逼走的事,是暗示两点问题。一,像王进这样公认的好人,都被逼走了,说明宋朝到了后期真的是烂了,官啊吏啊的系统真的是败透黑透了,所以,才有后来无数朝廷基层小官小吏被逼上了梁山。其中被逼最狠的就是林冲和杨志等几个人了。而林冲杨志的身份跟王进是一样一样的,都是北宋的下层武将。二,梁山上这些北宋朝廷下层武官,选择了跟王进不同的道路,林冲和杨志选择上了梁山,造了反。王进选择了逃跑。王进,是一个缩影,代表了《水浒传》这个历史背景下,被上边挤压的另一类北宋下层僚属的选择。上梁山的那拨人,只是一部分,他们忍受不了,被逼上了梁山,而另一部分,忍受不了,怎么办?逃。伯夷|《水浒传》中,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施耐庵的败笔!
文章插图
还记得西周时期,有两个兄弟,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两个王子,周武王灭商以后,二人认为周武王没有为臣之道,所以他们兄弟两个不愿意做周朝的子民,于是逃跑了,逃到荒郊野外去了,他们还很有骨气,说要“不食周粟”,在荒山上采薇吃。王进这个人就是逃跑了,他不愿意做北宋的官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可是躲了的王进为什么没有了踪影了呢?我猜,要么大概率是真的当了隐士,要么死了。当隐士我们就不说了,在当时的北宋状态下,仍然是被欺负被压榨,死了是怎么回事?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小说,收在他的《故事新编》里,叫做《采薇》,讲得就是伯夷和叔齐这兄弟两个的事,里面有一段对话特别有意思: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您吃饭吗?”她问。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薇。”伯夷说。“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水浒传》中,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施耐庵的败笔!
文章插图
嗯,王进虽然逃了,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还在大宋朝廷的管辖区内,你还在这个圣上的恩惠下,如果你不吃大宋朝廷的饭菜,你就得饿死,如果你吃了,你就是吃我们圣上的东西。王进逃跑以后,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做一个“食周粟”的隐士,或者做一个“不食周粟”的饿死鬼。话说回来,这些人还有逃跑或者造反之外的第三个选择吗?当然是有的,比如《水浒传》之后,清朝有人续写一本同文书,叫《水浒后传》,在后传里,李俊这帮人,在征方腊以后,不愿意做朝廷的官,也逃跑了,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是要吃大宋的饭,怎么办?要像王进一样吗?做个隐士或者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