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窖藏、国宝、茶圣陆羽,白茶圈生搬硬套的极致,全被茶掌柜踩中了( 二 )


再从各品类里,按照等级高低逐一罗列,比如白牡丹可以分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但是就没有按树龄作区分,分老丛或者老树白茶的。
这点可以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说明在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有关白茶的学科带头人眼里,树龄的高低对白茶香气、口感等风味影响不大。
茶树|窖藏、国宝、茶圣陆羽,白茶圈生搬硬套的极致,全被茶掌柜踩中了
文章插图
真正会影响白茶的风味的,在于品类和等级。
再放远点看,则是产地环境、制作工艺、以及仓储规范与否等。
唯独,没有提到树龄。
看到这,也许会有部分看官心里不服。
“既然官方标准里没有提到白茶树龄。那么,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标准来定义,有何不可?”
“外面有不少茶农或茶商,他们在介绍自家的白茶时都有用到“老树白茶”概念。标准制定是滞后于市场现实的,又何必不懂变通?”
“要是因为官方标准里没有提到,就认定白茶不讲老树、古树、老丛这系列划分,未免太老古板。”
对于这些质疑的声音,细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茶树|窖藏、国宝、茶圣陆羽,白茶圈生搬硬套的极致,全被茶掌柜踩中了
文章插图
《4》
据了解,福鼎白茶的茶树树龄,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是这三、四年间新种的。
近几年,随着白茶行情见长,不少茶农闻风知意,赶上了风口,纷纷将手头有空余的地方,种上茶树。
另外,将原先种有其它经济作物的园子,比如原先种黄栀子/柚子/柑橘的地方,一并给清理了,种上茶树。
这类茶树,树龄幼小,属于“小树茶”,茶青鲜叶内质积累偏薄。
茶树新发出来的芽头,偏瘦,单薄,层数少,不适合做白毫银针,只适合采低等级的白牡丹与寿眉。
一种是早二、三十年前种的。
当时,当地刚开始提倡种白茶致富。彼时山上的茶农也没有别的谋生手段,纷纷种下不少茶树。
一路保留下来的茶树,越长越大,越长枝干越粗,需要每年定期修剪。
茶树|窖藏、国宝、茶圣陆羽,白茶圈生搬硬套的极致,全被茶掌柜踩中了
文章插图
用一把大剪刀,齐平地剪掉树冠后,在消除茶树的顶端优势后,来年能再发出更多的新芽与新叶。
历经长达二、三十年的时光后,这些茶树逐渐粗大,甚至于,一些身体强壮的茶树,主干宽度能够比肩一部手机。
这些茶树构成了福鼎白茶的采收主体,为近些年的白茶发展,默默贡献不少力量。
一种是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茶农先民种下的。
后来因为战争,因为行情不景气,因为做茶收益不高等种种缘由,这些茶树无人打理,彻底被荒弃。
这在荒了大几十年后,经过多年的天生天养后,这些茶树早已经东零西散,不成规模。
但是,随着白茶市场火热,荒野茶概念越来越高知名度,陆续又有茶农选择跋涉到深山去采摘它们。
但这种茶原本分布量有限,产量不高。
虽然它们的风韵韵致独到,但真正喝过它们的茶客,为数不多。
颇有几分,“养在深闺少人识”的意味。
茶树|窖藏、国宝、茶圣陆羽,白茶圈生搬硬套的极致,全被茶掌柜踩中了
文章插图
《5》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说,白茶不讲老树概念呢?
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实情。
白茶里,三十年树龄的茶树,肯定会比才种下三两年的“小树茶”,品质要出色。芽头更粗,白毫更密,花香更明显。
但是,当你用三十年树龄的白茶,对比二十年树龄的,你会发现,树龄影响并不明显。
反倒是,产区环境、茶园管理方式(有无生态管理等)、日光萎凋工艺,对茶味影响更大。
要是茶树被种在黄泥地里,那么就算它树龄达到大几十年,茶汤喝起来依旧风味不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