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翻译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全诗的意思( 二 )


再说情深 。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侧重 。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 。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 。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 。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 。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此篇一大特色 。
最后是意境深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 。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