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
【注释】:⑴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
⑵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
⑶销:消散 。亦可作“消” 。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熟味此诗有奇趣 。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 。”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
【赏析】: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 。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 。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 。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原文翻译赏析,全诗的意思
- 《题农父庐舍》原文翻译赏析,题农父庐舍全诗的意思
-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翻译赏析,题秋江独钓图全诗的意思
- 《除夜宿石头驿》原文翻译赏析,除夜宿石头驿全诗的意思
- 《思帝乡·春日游》原文翻译赏析,思帝乡·春日游全诗的意思
- 《淮上与友人别》原文翻译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全诗的意思
-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全诗的意思
- 《喜张沨及第》原文翻译赏析,喜张沨及第全诗的意思
- 《杂诗》原文翻译赏析,杂诗全诗的意思
- 《观田家》原文翻译赏析,观田家全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