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三星堆又“上新”了 盘点考古发掘背后的“黑科技”

扭头跪坐人像、大型神坛、兽面凤鸟纹玉方座、大型青铜立人神兽……近日 , 三星堆又“上新”了一批文物 。 在这紧锣密鼓的考古工作中 , 不少高科技在助力着考古发掘与研究 。
给文物上“户籍”
用全站仪建立高精度三维坐标
“沉睡三千年 , 再醒惊天下 。 ”
9月9日 ,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4号坑等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对外公布 , 再度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
其中 , 截至9月5日 , 8号坑已提取文物4288件 , 其中铜器3508件 , 金器345件 , 玉器253件 , 石器117件 , 骨角器24件 , 陶器21件 , 其他器物20件 。
为何文物统计数据如此详实?
这离不开高科技设备的助力 。
早在1921年 , 中国考古学伊始 , 给文物“上户籍”就成了考古发掘的标配 。
为保存“考古现场” , 考古人员必须对每一件文物进行细致的编号和信息采集 , 方便后续的深入研究 。
考古学|三星堆又“上新”了 盘点考古发掘背后的“黑科技”
本文图片

左图为1986年 , 考古人员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工作;右图为2021年 ,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 , 考古人员用全站仪为新发现的文物定位
过去 , 囿于技术局限 , 文物“户籍”只是采集它们的平面坐标 , 给研究者提供一张简单的平面图 。
现在 , 借助全站仪这种电子测距仪器 , 考古人员能测出一件文物的水平角、垂直角、高差等数据 , 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坐标 。
以一枚象牙为例 , 考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统计象牙的倾斜状况 , 分析出这个象牙当时是多个人在多个方向扔 , 还是少量人往同一个方向扔 , 研究出古蜀人祭祀现场的具体礼仪规程 。
这些信息 , 有助于考古人员复原三千多年的历史 。
给文物做CT
用扫描设备“看到”背后的秘密
文物无声 , 但借助高科技设备 , 人类更容易捕捉到历史的微光 。
在此次三星堆遗址发掘过程中 , 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
由于不同物质吸收光和反射光的强度不同 , 不同物质会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 。 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能捕捉到这些肉眼不可见的信息 , 并将它们加以区分 , 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
如同给文物做CT一样 , 借助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 , 考古研究人员能通过光谱拍摄 , 识别出不同文物的材料和属性 , 并对金器、象牙等文物的分布状态进行记录 , 拿到第一手数据 , 建立文物图谱数据库 , 为后期文物修复与保护提供帮助 。
考古学|三星堆又“上新”了 盘点考古发掘背后的“黑科技”
本文图片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 , 考古人员用高光谱成像扫描仪对文物进行光谱拍摄
与此同时 , 这种设备的扫描作业方式、采用的定制光源 , 对文物没有伤害 , 可确保文物在发掘过程中的安全 。
此外 , 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捕捉的信息 , 还能帮助考古人员发现文物背后的“秘密” 。 例如 , 4号祭祀坑最上面一层是燃烧的灰烬层 , 灰烬层下面有文物 。
通过分析灰烬层样品的高光谱数据 , 考古人员发现特定灰烬物质在样品中的分散并不均匀 。
“这能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出灰烬是燃烧后倒进去的 , 还是直接在坑内燃烧形成的 , 对了解古人祭祀的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技术实验室文化光谱研究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唐兴佳在接受央视新闻的采访时说 。
转自:天目新闻
【考古学|三星堆又“上新”了 盘点考古发掘背后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