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在教师节迎来新学生,他想起60年前的拜师

|79岁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在教师节迎来新学生,他想起60年前的拜师
本文图片

“上海说唱需要传承 , 需要年轻观众 。 60年前 , 在戏剧大师黄佐临安排下 , 我成了曲艺表演艺术家袁一灵的学生 , 今天我把从袁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 , 传给王静瑛 。 ”9月10日 , 在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部 , 上海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迎来他的新学生、滑稽青年演员王静瑛 。
79岁的龚伯康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说唱代表性传承人 , 他的上海说唱嗓音刚柔融合、中气足、气息长、吐字清、咬字准、快得出、慢得下 , 演出中常用贯口、绕口、快口等技巧 , 善用方言、南腔北调、戏曲等手段塑造人物 , 他的《金铃塔》《浦东说书》《一百零八将》令诸多观众为之倾倒 。
|79岁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在教师节迎来新学生,他想起60年前的拜师
本文图片

“袁老师教会我 , 唱好戏、做好人 , 艺德最要紧 。 ”龚伯康用学、通、巧、精、化概括从艺心得 , “首先要大量学习 , 不要因为一时用不到就忽视学习 , 以后真派用场了 , 来不及学;其次弄‘通’ , 通了之后 , 表演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有‘巧’劲 , 学习、表演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精’益求精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最后要‘化’ , 不管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 , 都要化为自己的东西 , 才能驾驭角色 。 ”
“袁老师表演语速快 , 角色转换快、脑子反应快 。 白天播出的新闻 , 晚上他就能用到演出中 。 我向他学习 , 笨鸟先飞 。 ”龚伯康在基层演出 , 喜欢提前到场地附近转一转 , 观察周围情况 , 与人聊天 , 做个有心人 , “我上场一开口 , 观众们都很兴奋 , 因为我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都能讲上一二 。 ”龚伯康去年尝试rap版《金铃塔》 , 与观众有更多互动 , “艺无止境 , 只争朝夕 , 我们的表演也要紧跟时代 , 音乐曲调进行更新 , 不能沿用旧框架 。 ”
经过两年考核 , 龚伯康收王静瑛为徒 。 龚伯康说 , 曲艺工作室是文艺轻骑兵 , 天气、地气、人气缺一不可 , “我们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 , 第一时间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观众 , 将观众的身边事融合进表演 , 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 。 活到老 , 学到老 , 我与青年人共勉 , 做德艺双馨的演员 , 不要因名利而迷途 , 名和利要让 , 同行要互相帮助 。 ”
|79岁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在教师节迎来新学生,他想起60年前的拜师
本文图片

王静瑛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 。 她自幼喜爱滑稽艺术 , 学艺刻苦认真 , 悟性颇高 , 一招一式规范妥帖 。 她的方言说唱《金铃塔》、交响乐伴奏《金铃塔》深受好评 。
王静瑛向龚伯康鞠躬行礼 , 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 她送给老师一条领带 , 寓意在老师的引领下 , 自己的上海说唱重新出发 , 更上一层楼 。 龚伯康送给学生的是一副上海说唱演出用的“三巧板” , 希望她用好这块“三巧板” , 敲出时代节奏 , 唱出时代声音 。
上海说唱有着悠久的历史 , 又是一门口口相授的艺术 , 为了展现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 龚伯康在仪式上现场示范了说唱小段 , 收获全场极为热烈的掌声 。 师徒合唱一段说唱经典《金铃塔》 , 为仪式画上了圆满句号 。
【|79岁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在教师节迎来新学生,他想起60年前的拜师】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书记兼主任王汝刚 ,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 , 上海滑稽剧团书记兼团长凌梅芳表示 , 有作为才有地位 , 拜师仪式犹如一堂艺术课 , 让所有人深受启发 , 仪式承载了厚重的传承 , 只有一代代坚守艺术事业 , 担负起传承的重任 , 才能让这门独特的艺术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