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二 )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在这里大锤就要提一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曾经出场过很少次数的泰山诸将之一,这就是昌豨[xī],此人在小说中出场只有两三次,但是最后一次出场就非常有意思,书中是这样写的:“臧霸又招安孙观、吴敦、尹礼来降;独昌豨未肯归顺。操封臧霸为琅琊相。孙观等亦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为什么这一段里面,罗贯中专门强调泰山诸将中唯独有一个昌豨不肯归顺曹操呢?
因为罗贯中显然看过相关的三国史料,这是对历史资料的一个高度概括。在正史资料中,昌豨跟着泰山诸将一并归附了曹操,但是他随后多次反叛曹操,一些资料中甚至记载,昌豨前后反叛曹操多达五次,而且前四次都是叛乱被平定之后被抓、被安抚一番,然后被重新放回原地,然后昌豨继续造反。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其前后经历,堪称历史上曹营版的孟获。即便是昌豨最后一次造反,曹操这时候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袁绍,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对这个真人版的孟获实在是忍无可忍,动了杀机了。但是曹操依旧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跟手下大将于禁演了一出双簧:因为于禁跟昌豨以前有旧,所以昌豨最后叛乱失败之后就投降了于禁。
然后于禁摆出一副公事公办挥泪杀老朋友的架势,扬言说曹操有严令,昌豨这类被重兵包围之后的投降,不属于主动投降,按照曹操的军令,必须杀掉,我于禁虽然跟昌豨是老朋友,但是也只好干掉他。而事后曹操又到处跟人说,哎呀太可惜了,如果昌豨投降我,我还是不会杀他的,谁知道他昏了头去投降于禁,这就是天命啊!——从后世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出掩人耳目的双簧,你曹操真有这类军令,前四次昌豨叛乱战败投降,都没事被放走了。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次曹操要演双簧?因为当时泰山诸将实力尚在,包括前四次的捉放昌豨,都是要考虑泰山诸将的观感。那么为什么第五次昌豨叛乱,曹操宁可双簧也要杀掉他?因为这时候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北方的霸主地位,这时候曹操就有把握了,他和于禁这一出拙劣的双簧,你臧霸等人信也好,不信也好,其实就是曹操给你们一个说法,也不怕你们翻脸。
到了这个时候,泰山诸将也看清楚了北方的局势,袁绍集团一完蛋,泰山诸将就明白了大势所趋,于是他们才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人质送到曹操那里了,这是当时归降的标准程序,不过泰山诸将执行这一标准程序的时间,已经是他们归降曹操七年之后了。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而随后,泰山诸将陆续被任命为高官,调离了自己的根据地,从此彻底成了没牙的老虎。不过,曹操及后继的曹丕,一直以怀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从来不交给他们重兵,也不委以重任,泰山诸将的事业终点,终于到来。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大锤说史
于禁|《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六十八:泰山诸将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文章插图

(每周一、三、五、日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