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这几位河南“老师儿”,凭什么还在影响3600年后的我们?

商族|这几位河南“老师儿”,凭什么还在影响3600年后的我们?
文章插图
当舌尖卷起“河南”两个字,心头也会同时涌出两个字--“厚重”。
河南的“厚”,是八千年历史延续的厚,是层层叠叠灿烂文明的厚,是河南人本身性格的厚。也正因为“厚”,河南很容易被人遗忘,在经济主导的浪潮中,中原大地选择在沉默中奋进。
今年河南卫视火出圈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向我们证明,文明的璀璨并不只是陈列于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是充满生命力与中国式审美的生活,我们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延续。
回望河南,就是回望一部中华史,翻看浩渺的史学典籍,它们都绕不开一只黑色的鸟。
一只鸟亡了大禹的夏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史学家们曾有过颇多争议,因为这个远古时期存在的朝代没有留下任何当时的文字信息,后人只能从史书中找到关于它的零星记载。
直到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旭生先生,率领考古队在河南西部寻找《史记》里的“夏墟”,发现了“最早的中国”偃师二里头遗址,从此揭开夏朝的神秘面纱。
夏朝从大禹开始,走向衰落仅仅五百年,一个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迅速崛起取而代之,这只在史册上盘旋飞舞的鸟,一声清啼,唤醒了刻在甲骨上的辉煌。
商族|这几位河南“老师儿”,凭什么还在影响3600年后的我们?
文章插图
《诗经·商颂》玄鸟篇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玄鸟,指黑色的鸟。有认为是燕子,也有认为是早期的凤凰雏形。
现在的人们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提起商朝就会联想到商纣王的奢靡残暴,必须要说上两样的话就是甲骨文、青铜器。
其实如果商朝仅限于此,它就不是那个至今还影响我们生活的绚烂文明了。
农林畜牧业里的一把好手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关系着人口多寡,贫瘠的土地种不出好粮食,我们对施肥毫不陌生,但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往田地里撒了第一桶肥料呢?
殷商时期森林覆盖率远超今日,放眼望去尽是野兽出没的山林荒野,开发出更多的田地是王朝发展的基础。
出土的甲骨文多见“焚”字,即用火烧林,这是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野兽们望火而逃,林木烧掉后成为灰烬,天然灰烬又是很好的肥料,如此轻松就能获得大块的田。“田”是个典型的象形字体,表明商朝的田与今天的田都是有着纵横的沟壑,用来浇灌、排水。
商族|这几位河南“老师儿”,凭什么还在影响3600年后的我们?
文章插图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王,根据甲骨文上记载的卜卦显示,武丁曾经占卜两卦,一个问施过粪肥后的农田是否能下雨,一个问是否应该施粪肥于农田。
商朝以后的人工施肥技术更加先进成熟,但论起施肥的起源,最早可追溯的就是殷商了。
伊尹捧出第一碗汤药
1973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了三十余枚植物的种子,经过医学专家鉴定,它们是桃仁及郁李仁,有着下淤血、化腹中结块的效果,商人显然把它们作为药材进行储藏。
时至今日,桃仁、郁李仁仍在中药方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又是谁想到将中药熬煮成汤呢?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伊尹“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
据资料显示,伊尹是个全才,天文地理医药无所不通,将烹调食物的经验融合医学经验,悟出了药物加水煎煮的方法,既可以促进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也可以降低药物本身的毒性,所以古代医家都尊伊尹为中药汤剂创始人。
赶着牛车的商人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