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七旬老人刘金凤:巧手做香包 传承老手艺
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晨翀
香包 , 又称“香囊”“香缨” , 俗称“香布袋” , 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 。 在我市苹果园社区 , 有这样一位老人 , 20多年来 , 她一直坚持手工制作香包 , 一块普通的布在她手中可以有上百种变化 , 制作出无数个形态各异的香包 。 她就是今年76岁的刘金凤 。
9月9日下午 , 采访人员来到刘金凤老人家中采访 , 一进门一股药香扑鼻而来 , 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 采访人员看到刘金凤正在一针一线缝制手中的香包 , 干净整洁的房间里 , 整齐地摆放着她精心缝制的各种香包 。 而这一屋子的药香正是来自她手中缝制的香包 。 刘金凤告诉采访人员:“这里面有10味中药 , 有佩兰、藿香、冰片等 , 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 ”
【刘金凤|七旬老人刘金凤:巧手做香包 传承老手艺】采访人员了解到 , 刘金凤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 , 老家在杞县高阳镇常寨村 。 刘金凤说:“我姥姥和妈妈都是俺村远近闻名的‘巧手’ , 平时爱缝顶帽子、绣个荷包什么的送给乡亲 。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 每天看着母亲、姐姐和嫂子做针线活 , 虽然也想尝试 , 但家里人认为我年纪小 , 怕糟蹋了布料 , 不让我碰针线 。 于是 , 我就偷偷拿姐姐和嫂子针线筐里的布料练手 , 没想到缝出来的第一个‘小桃子’居然有模有样 , 让大家眼前一亮 。 从那以后 , 我获得了和姐姐、嫂子一起做针线活的权利 。 那时候 , 只要一有空 , 我就琢磨样式、摆弄针线 , 缝制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 。 ”刘金凤回忆起年少时初学手艺的情景 , 不禁莞尔 。
结婚后 , 因为工作调动 , 刘金凤随着丈夫在开封市区安家落户 。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 , 刘金凤的工作非常忙碌 , 平日里她做香包的机会很少 。 直到退休后 , 她才重新拾起儿时的兴趣爱好 。 “那是在2000年 , 我刚退休 , 那年端午节前 , 我闲来无事就给刚出生的孙女做香包 , 因为做得十分精巧 , 就陆续有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要我做给他们 , 因为大家喜欢 , 我缝制的香包越来越多 。 ”刘金凤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她每年都要免费赠送近百个香包给身边的朋友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刘金凤缝制的香包轮廓过渡自然 , 针脚细密干净 , 色彩鲜艳 , 样式大方喜庆 。 刘金凤拿起桌上的香包图纸对采访人员说:“这是给一位朋友绣的龙凤呈祥香包 , 画这个图样都画了一上午呢 。 ”采访人员看到 , 图纸上的龙凤图案栩栩如生 , 每个线条都那么流畅 。 “需要经过画图、剪样、粘贴、上丝线、装香料、挂吊坠等工序 , 才能制成一个香包 , 制作这样一个香包得半个月 。 ”刘金凤一边剪纸 , 一边对采访人员说 。
在刘金凤的工作间里 , 其衣架上挂着十二生肖、如意莲花、元宝等造型的香包 , 一个个香包造型别具一格 。 小小的香包承载了美好的祝愿 , 一针一线承载着刘金凤对传统手艺的热爱 。 刘金凤说:“这些都是朋友们要的 。 如今 , 每天做几个香包 , 把祝福送给大家 , 已经成了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 香包象征着吉祥 , 也寓意着越来越好的生活 。 我会坚持手工缝制香包 , 也希望将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 。 ”
- 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
- 刘氏#李白一生娶了4个老婆,为何都悲催还有一婚外情,留下千古佳句!
- 唢呐|在音乐厅跨年
- 病毒|对话|林垚、刘擎:站在时间边上
- 美术家协会#画家刘玉泉——作品傲然怒放、随风摇曳、花叶扶疏、一枝独秀
- 刘立群@探访山东沉浸式矿物展 真实再现多彩矿物世界
- 刘勤兵@新春走基层丨艺术让布依村落“靓起来”
- 当代散文#当代散文||俯拾岁月的底片
- 刘国松#逸品典藏? | 张潘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