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风俗
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跋饼)、舞龙等 。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 。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 , 不亚于过春节 。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在吃的嫁妆礼品中 , 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 , 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
4、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 。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 , 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从前乡村迎神赛会 , 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 。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 , 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
5、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 , 始于清初 , 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 , 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
6、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 。舞龙时 , 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 , 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
文章插图
闽南地区的风俗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 。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 , 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 , 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 , 为过好春节 , 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 , 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 。“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
3、贴春联
【闽南的风俗,闽南地区的风俗】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 。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 。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
- 如蓉的寓意
- 人群分类指的是什么
- 冀姓的来源,河北乔姓的来源
- 天水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天水有什么可以带的特产
- 我和我的祖国香港警察集体更换了什么
- 冬天第一颗草莓是什么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草莓
- 微信换手机号了怎么改绑定,更换手机号后绑定的东西怎么办
- 蓝红的案子赢了
- 迎春花是什么季节开的
- 读书像什么,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