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里|王维一首五古,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向往

归,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是大多数文人都曾经面对过的人生命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如果说《诗经》中的归乡,还只是对和平和回家的渴望,那么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归的已经不再只是家乡,而是心灵原乡。
从陶渊明开始,山水田园诗就有了更多隐逸的味道,初唐的山水田园诗也从此沿袭而来。
桑林里|王维一首五古,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向往
文章插图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桑林里|王维一首五古,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向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这首田园诗,就通过描写村庄初夏傍晚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这首诗整体表现出了自然美和生活美,让人为之陶醉、心生向往。
桑林里|王维一首五古,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向往
文章插图

诗人一开篇,就描绘了夕阳笼罩村落的景象。“傍晚的光线金黄而辽远。”(俄罗斯·阿赫玛托娃)日暮时分,夕阳远远地从天边斜照过来,把村落笼罩在金黄的釉彩之中。这句诗为全诗营造出了静美的底色,渲染出了暮色苍茫的静谧氛围,充满了自然美。
自然本身就是有动有静,那么写诗当然也要讲究动静结合。王维下一句就写到了吃草归来的牛羊,它们在深巷中缓缓而悠然地走着。这个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诗经·君子于役》中的画面:“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牛羊归来了,却不见放牧的牧童,他的爷爷因为挂念,正拄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这种朴素的亲情,让诗人尤为感动。
桑林里|王维一首五古,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向往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当时的心情是比较闲适的,就像一个随意走走看看的闲人。前四句诗由远景到近景,接下来四句又是从远景到近景,全诗写得非常自然。
诗人放眼向田野望去,看到麦子已经吐穗,不时有野鸡在其中鸣叫。蚕儿开始吐丝作茧,桑林里的桑叶也已经变得稀疏。
接下来又写到了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几个农夫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路上相遇,亲切地互相打招呼。
此等静美、温情与闲适,让诗人羡慕不已,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渴望归隐了。然而渴望终究只是渴望,王维还是怅然的。进退两难之下,归不归是一个问题。归向何处,更是一个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