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宋代时期的御书拨赐制度的形成( 二 )


也就是说,凭借收藏太宗御书的名目,不仅仅能获得度蝶,甚至还能从无到有,修建一座全新的寺庙。恐怕也只有疯狂热衷于书法的宋太宗才能有此雅量。对他个人来说,这一做法的唯一好处,至少能确保在他死后,其作品能在书法圣地兰亭有一席之地,后人在拜渴书圣王羲之的同时,总还能想起太宗本人也曾哀翰遒美,同时还有作品可供实地观瞻。
御赐书法
宋代帝王热衷御赐书法,有时数量多的难以想象,如大中祥符八年,汀州均庆院即一次性获赐太宗御书一百二十轴;南宋嘉定年间,陈誊卿曾统计过浙江天台景德国清寺累计获得三朝御书达儿百卷,那么这些煌煌巨制到底写了什么?皇帝热衷书写的内容除了寺观名额牌匾外,还会写哪些?下面我们以太宗为例,来对御书的内容作一了解。
大中祥符二年,真宗皇帝一次性将太宗御制御书五十七件,计一百五十七卷、轴、策降赐到山东曲阜孔庙收掌,虽然这不是赐给佛、道寺观,但所赐御书的详细清单内容由于被刻成石碑而得以完好保存,对我们的研究来说,亦可以作为有益的参考。
制度|宋代时期的御书拨赐制度的形成
文章插图
太宗御书内容之丰富,品类之齐全实令人目不暇接,其于书法一道之勤勉由此亦可见一斑。
从上列清单还可看出,所谓的颁赐“御书”其实包含两部分内容,那就是御制和御书。御制主要是皇帝的政论、文章、词赋等,属于个人文集的范畴。
前述某些寺庙的御书多达几百卷,应该也包括这部分御制文集在内。御书则是指皇帝的御笔书写,属于书写艺术的范畴。在实际研究中,应尽可能的将二者区分开。
总之,宋代皇帝的御书颁赐持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制度之完备,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结语
总之,寺观和僧道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代价和成本,必要时还要加上一些运气。宋代相关条文还规定,度蝶并不能继承,当僧道去世或还俗时,要即时汇报官府登记,而度蝶也将随之作废。所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寺观,如果每年得不到一定数量的新度喋补充,那么,它拥有的合法僧众将会逐年减少,这不仅意味着寺观规模在萎缩,也意味着寺观的合法免税将会减少。
哲宗的弟弟宋徽宗,书画兼善,独创“瘦金体”,其御书钱文之事论者己多。另外,大量存世的瘦金体古钱币亦可为证。而宋钦宗在位时间仅一年有徐,其御书钱样的记载虽然未见史料记载。
制度|宋代时期的御书拨赐制度的形成
文章插图
但钦宗秉承其父的书画天赋,能书善画,仅李纲在靖康初五十徐日时间内,就收到诏书、宣谕、批答等御书七百徐件,平均每日近十五件,其书写之勤令人膛目,这样勤于笔墨的皇帝是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年号钱由他人代为书写的。
南宋的御书钱由于实物资料相对较少,史料记载亦不及北宋丰富,但依靠有限的资料并结合书法风格分析,还是可以理出一条御书钱样制度的大致脉络。首先,高宗不仅亲自御书钱样,还曾参与指导铸钱细节。
【 制度|宋代时期的御书拨赐制度的形成】其后继者宋孝宗曾亲自御书钱样的史实亦有史料证明:“淳熙十一年三月辛卯,进呈耿延年状,翻铸到淳熙十一年钱样。上日:且用旧样,不必频改”,“且用旧样”,即意为曾写过新样。光宗为孝宗第五子,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御书钱样亦未见史料记载,但光宗擅长书法,亦喜赐书。
制度|宋代时期的御书拨赐制度的形成
文章插图
相比较而言,御书制度却具有稳定、持续、免费这几种特性和优势,并且能贯穿宋代几百年并形成制度化,这是其他拨赐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如此,整个宋代伪造御书的案例层出不穷,仁宗、徽宗、高宗都曾专门下诏惩治。一直到南宋理宗年间,还出现了钱塘县蒙福宫购买陈汝能伪造御书,结果皇帝令临安知府严惩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