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我的“小六”回来了( 四 )


如今孩子找到了,郭刚堂再经过儿子被抱走的地方,提到那个女人,已经可以坦然谈论。
李太屯村知根知底的村民会感慨,假如不是丢孩子,郭家的第四子郭刚堂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青年时期的郭刚堂不仅一表人才,又脑袋灵活,喜欢打篮球、读书尤其是唱歌。“齐秦、郭峰、刘欢、费翔等歌手,当年也是‘骚动’着我们的青春啊。”郭刚堂自己也开玩笑道:“假如不是找孩子,可能我比‘大衣哥’朱之文还要早出名。”
可是人生没有假如,过往的艰辛无法抹去。
在路上的见证物
郭刚堂家里地下室的物品,见证了他的艰辛岁月。
杂乱无章的地下室,一辆落满灰尘的摩托车最为显眼,那是他骑坏的第十辆车子。当年为了方便寻子,尤其是省钱,他利用亲友赠送的二手摩托车,开始奔波在路上。曾经最远的一次连着骑了几百公里。
那个时候,一辆二手摩托车几百块钱,发小、亲戚慷慨送给郭刚堂,让他想骑哪辆就骑哪辆。摩托车上他还会固定一面旗,上面印着孩子的信息,寻子的经历,以及儿子稚嫩的头像。旗帜外展度差不多是一米二。有时侧风吹着,外展度接近两米多,很危险,有次差点被一辆同向的拉木料的车子挂到倒,于是他就慢慢琢磨改造。
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我的“小六”回来了
文章插图

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我的“小六”回来了
文章插图

地下室现在还保存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黑色大包。郭刚堂称,这个包曾经多次救过他的命。 因为骑车路况不好时容易摔倒,他会把包挂在胸前,正好可以护着前胸,摔倒时帮忙缓冲一下。包里装着寻人启事等各种资料,他小心翼翼的护着。后来,电影《失孤》拍摄时,剧组专门找了一模一样的包当道具。
地下室里还有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郭刚堂从新疆背回来的,他觉得这些石头有灵性,可以带来好运,能早点让孩子回归。
骑行在路上,郭刚堂靠出售挂件、葫芦工艺品赚钱维持生计。一个挂件卖三五块,够路上吃喝就行。没有卖出去的物品,至今还在地下室收着。
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我的“小六”回来了
文章插图

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我的“小六”回来了
文章插图

24年后的今天,再次一一翻起这些物件,过往的岁月也浮上郭刚堂的心头。“如今再做溜冰场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我老郭通过自己的双手赚点钱,养家糊口,也不是不可以,因为我还有时间,想靠自己的手去做想做的事。”
一些印制的公开信,郭刚堂也收藏着。孩子丢的第十几个年头时,他再次出发在路上,会展示给孩子写的公开信。这些公开信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透着对孩子的思念、愧疚,以及期盼孩子得到善待。
为什么写公开信?
“所有丢孩子的家长都活在愧疚自责里。一直找不到孩子,我们可以说是祈求的心态,希望孩子得到善待。这不只是我,也是全天下所有丢孩子的父母的想法。”郭刚堂深知一个家庭丢了孩子带来的痛苦,会倾家荡产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找。
“人最重要的就是血脉亲情,任何人没有权利让它永远天各一方,而且老死不相往来。我们这些丢孩子的家长只希望那些人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们的亲生孩子遭遇这些,会怎么想、怎么做?”郭刚堂称这也是他当时写公开信的原因,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有更大的奢望吗?没有,就是祈求孩子平安。找到了以后,逢年过节能回来吃个团圆饭,照张全家福,平时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打个电话。希望大家知道这些找孩子的家长,到底心里在想什么。”郭刚堂认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