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语言沟通课的教案怎么写( 三 )


在训练过程中,正确用语言,教他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训练中对孩子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及时强化肯定正确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生后30个月或3岁之前 。
一.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强化训练是走向康复的前提 。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小敏是我们中心中年龄最小的,刚过了3岁生日,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特别讨人喜欢,每个老师见了都想抱一抱,亲一亲,小敏是在她1岁8个月来训练时,那时的她,叫名字没反应,喜欢乱跑,不会发音,上课很不配合,哭闹,坐不住 。
‘‘拍手’'这个概念就学了2个月,再看现在的樱桃,有呼叫反应,理解力明显提高,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指令可以做到3步,拍球时有了主动意识 。有段时间,樱桃出现了磨牙的行为问题,老师和家长对她进行了干预,矫正训练 。
很快就改掉了,所有的老师是看着樱桃一天天长大的,很为她一点点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孤独症儿童有社会交往.语言障碍.刻板行为等问题,但是他们的心理和躯体的发育阶段不能改变,仍然是按步就班地从初级向高级发展,而年龄越小他的可塑性就越强 。
二、对自闭症儿童坚持长期性综合性训练是走向康复的手段,由于他们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感觉和动作障碍、智能和认识障碍等多方面,所以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性训练方法,偏废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它涉及粗大运动、精细运动、思维感知、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五大方面 。三、“因人而异”个别化的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的关键,孤独症儿童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但作为每个个体其实是迥然不同的,根据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进行训练前,都要认真观察、分析他们的表现,制定教学方案,进行一对一教学 。
个训课的老师要着重于孩子差的那一方面,按儿童实际能力设计个别教案,循序渐进 。在个别化训练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给孩子刺激,不断地训练,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何适当地刺激孩子呢?要注重以下四点: 1、语言(语音、语调和语速)①指令,确保语言简单明了:紧扣主题,如,指令“拍手、跺脚、把杯子给老师”等,老师发出的指令,孩子要理解,孩子理解的指令,才算有效指令 。
②语速快的小孩,刺激时,老师的语速要放慢,节奏要强,有时老师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发指令,孩子的语速也会逐步变慢,有节奏感,说话清楚 。环境、时间,根据自闭症儿童注意力差,容易转移的特点,学习环境越宁静、越简单越好,是他最大限度的别于他顾,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刺激,例如:当孩子看着某一物品发呆时,老师发指令“把杯子给我”,孩子是不可能反应或出现错误的反应,刺激就不是有效刺激,只有孩子看着老师,注意力集中时发指令,他才能正确反应,因此,刺激时间把握也很重要 。
3、情绪 。就是接受刺激时的精神状态,例如:孩子情绪稳定时,刺激便会得到有效反应;反之,情绪不稳定时,孩子会发脾气,哭闹,那么刺激的效果就不好了,甚至无效,所以说,在一对一训练当中,就要先稳定好孩子的情绪 。
4、表情和眼神 。刺激时老师的表情和眼神孩子特别重要,老师要行之于色,让孩子从我们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我们爱他们,培养他们对我们的信赖感 。
从而慢慢的理解并接受我们对它们的要求 。四、集中训练和家庭训练的紧密配合是取得训练良好的保证,老师要把孩子每天的训练项目、上课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训练项目回家进一步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