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陈海良:书法的门槛很低,你为何却见不到光明的路?

中国书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没有捷径可言 。 书法之道是一条门槛很低(只要会写汉字都可以来学书法) , 只有前途却很少能见到光明的道路 。 今天的书写 , 往往总想把它当成一种技术 , 把它归纳于易于操作的层面 , 书家犹如技工 。 书法密码微店
更有甚者 , 以为书家的成功之路就是读完书法本科、硕士、博士 , 然后进入书画院就俨然成家了 , 这是对书法教育的误解 。 没有经历社会洗礼的作者 , 高超的书写技能很难拥有精彩的人文内涵 。
书法|陈海良:书法的门槛很低,你为何却见不到光明的路?
本文图片

从书法史看 , 先贤们对法的理解 , 或一种书写的意境 , 往往是通过熟练的书写 , 并以由此自然生发的点画进行字法组合 , 组合成符合心中实时的意象或字形 , 如此意象、字形或章法就是心中之象 , 而非我们今天对《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等工具书所汇编的固定字形的照搬或拼装 。
古代书家作品中的字形、章法代表着他处于某一时段的生活表达 , 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 , 也就像人们所说《兰亭序》中的“之”没有相同的一样 , 因为文中的“之”都在不同的心性映射之下 , 每一个时段的心性是波动的 , 而书写本身就是随性而动的即时表现 , 而不是羲之把卫夫人、钟元常(羲之以前的古贤)等书写过的字形进行拼装组合 。
而今天的书者(或传承者)让人滑稽并不可解的往往是 , 似乎只要背诵王羲之《兰亭序》中的21个“之”就万事大吉了 , 就可以在书写中自由应用了 。 羲之的即时表达怎能在一千多年后莫名地成为你的表达呢?这是剽窃 , 东施效颦显然有着太多的伪饰 , 不够真实 。
书法|陈海良:书法的门槛很低,你为何却见不到光明的路?
本文图片

所以 , 临古是传承用笔之法 。 在学古中 , 通过对古人笔意、笔调的理解而上升到一种“我化为古”的境界 , 字形、章法也能随性而出 , 从而在图像呈现中显得与先人气息相似 , 尤其与某一家风格接近 , 这也是一种自由 , 如米友仁、吴琚之流 , 但这种自由有着太多的局限和牵制 。 真正的巨匠是通过规律去把握 , 重起炉灶 , 颠覆先贤的图像 , 拆骨还父 , 分清你我 , 重新构造 , 至情至性 , 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真实 , “古化为我” 。 如此真实 , 心无挂碍 , 才是自由 。
书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 是通过书写的方式 , 在不同时期的自然的即时表现 , 有一种书写自我的历史感 , 像是人生的积累 , 抓住了生活中有意义的每一个情趣 , 触机而动 , 得之于心 , 应之于手 。 书写的流美 , 因时势不同而瞬息万变 , 而不是几年不变、十年不变 , 或一生不变的重复印制 。 一书一因缘 , 犹如书家要讲好生活中每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 记录着时光 , 传达着心性 , 并畅想着未来 , 这才是书法的书写之正 。 所以 , 也有不少学者一再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书法|陈海良:书法的门槛很低,你为何却见不到光明的路?
本文图片

今天的书写显然有些尴尬 , 不得不以艺术化之名来掩饰 。 在忽视了书写的人文背景 , 把书法当成纯粹的艺术形式看待 , 书写的技术性要求也自然成为最大的表现范畴 , 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 当今的书写由于以象求象、以趣求趣 , 展厅意趣取代了艺术的真实 , 加上忽视的书写内容 , 内心的真实严重折扣 , 创作内容不得不从唐诗宋词开始 , 内容的凭借、唯技论的产生是自然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