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二 )


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本文图片

“杨大眼造像龛”和《杨大眼造像记》 , 尖楣圆拱形龛 , 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像 。 主佛着袒右佛衣 , 施禅定印 , 结跏趺坐 , 背光上分层雕饰坐佛、飞天、火焰纹 , 雕刻手法郁郁沉静 。
此次展出的虽只有三龛 , 却涵盖了古阳洞近百佛龛的诸多特点 , 雕造装饰十分华丽 , 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也丰富多彩 , 变化多端 。 龛楣常见的联珠纹、葡萄纹、忍冬卷草纹雕刻 , 也传达出西域传统艺术题材的深远影响 。
以“杨大眼造像龛”为例 , 龛楣中心刻庑殿顶殿堂 , 正脊中心有金翅鸟 , 殿内释迦佛端坐 , 佛殿下二龙回首盘绕、下半还可见希腊式柱头样式;龛内释迦结跏趺坐 , 两侧菩萨侍立 , 具有鲜明的犍陀罗艺术遗风 。
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本文图片

“杨大眼造像龛”主佛 , 脸型瘦长 , 略带微笑 , 属于典型受南朝影响的“秀骨清像”式风格 。 屋形龛楣是典型的汉式建筑风格 , 反映了迁都洛阳后北魏佛教艺术接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 。 龛主杨大眼是北魏名将 , 此龛乃其为孝文帝祈福所造 。
龛右侧的《杨大眼造像记》为“龙门四品”之一 , 刻于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年-508年) , 碑额上刻“邑子像”三字 , 所刻文字歌颂北魏将领杨大眼军功显赫的一生 。
其中写有“路径石窟 , 览先皇之明踪 , 睹盛圣之丽迹 , 瞩目彻霄 , 泫然流感 。 遂为孝文皇帝造像一区 , 凡乃众形 , 罔不备列 , 刊石记功 , 示之云尔 , 武 。 ”
那是504年正月 , 杨大眼将军率军北归 , 路过伊阙 , 就在当时开凿不久的古阳洞 , 杨大眼凝视正壁主尊大佛 , 感动得流下眼泪 , 于是决意为已故的孝文帝造一尊佛像 。 所以古阳洞中释迦牟尼造像 , 有北魏孝文帝之“丽迹” 。
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本文图片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摄古阳洞, 左为杨大眼龛 , 右为魏灵藏龛 , 从照片看杨大眼龛佛首早已残损
《杨大眼造像记》属于脱尽隶法、斜画紧结的邙山体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 , 点画轻重对比明显 , 用笔圭角尽露 , 沉厚恣肆 , 其点画刀意显著 。 其右“魏灵藏造像龛”的造像记与“杨大眼题记” , 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 , 但《魏灵藏造像记》在民国十年(1921)后为盗石人凿损百余字 , 现仅存上半数十字 。
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本文图片

展览现场“龙门四品”拓本
展览中有一板块 , 展示了“龙门四品”拓本 , 除了通过题记了解最一手的历史外 , 其实它们是随着金石考据学派的兴起进入世人视野的 , 又随着碑帖学的兴起渐被书家尊为北魏书法的代表之作 。 魏碑的字型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 , 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 , 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 。 康有为评价说:“魏碑无不佳者 , 虽穷乡儿女造像 , 而骨血峻宕 , 拙厚中皆有异态 , 构字亦紧密非常 。 ”在拓本可遥望魏碑的价值所在 。
龙门|龙门石窟文物上海首展,“铭心妙相”里的古今对话
本文图片

魏灵藏造像题 ,拓片 , 北魏(386~534年) , 高45、宽36厘米 , 龙门石窟西山古阳洞北壁;全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 北魏太和景明初立 , 刻于古阳洞北壁 。 额中竖题“释迦像” , 左题“薛法绍” , 右题“魏灵藏” 。 碑文记录了造像者官职、姓名、籍贯及发愿祈福的祷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