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文章图片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文章图片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文章图片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文章图片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鱼儿露头 , 收杆快走”是有道理的 , 因为鱼儿露头的原因是因为水溶氧过低 , 它们才会到水面上来呼吸的 , 简单的说就是都快被憋死了 , 哪还有闲心去吃 , 所以遇到鱼儿露头 , 就别浪费时间钓鱼了 , 它们几乎不会吃口了 。
那么 , 在什么情况下水溶氧会降低呢?了解了这个原理 , 我们就可以选择适合的时机去钓鱼了 。

鱼露头在开始我们说过 , 鱼露头大概率是与水溶氧有关 , 而水溶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 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水面直接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一个是水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 这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了水中的氧气来源 , 其中水面溶解的氧气是水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

而不同的水深 , 水溶氧是不一样的 , 从整体上看 , 水底的水溶氧是最低的 , 也就是说栖息在水底的鱼类耐低氧能力是很强的 , 比如草鱼、青鱼都是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鱼类 , 但是如果发现这些鱼都露头了 , 那就证明水中的含氧量非常低了 。
同样的 , 水面由于直接接触空气 , 所以无论是什么条件下 , 这里的水溶氧都是最高的 , 而且大多数鱼类是用鳃过滤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 它们通常不具备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氧气的能力(鲶鱼、肺鱼、黄鳝等鱼类是可以的) , 所以 , 它们露头并不是为了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 而是从浅水层获取氧气 。

水溶氧降低的原因影响水溶氧的因素有很多 , 其中主要与大气压、温度、光照、水质四个因素有关 , 下面我们分别的来看一下这几个因素是如何影响水溶氧的?
首先是大气压 。 喜欢钓鱼的小伙伴一定发现了 , 当大雨来临前 , 鱼是最容易浮头的 , 这并不是鱼有什么预知能力 , 而是下大雨前 , 大气压发生了变化 。 大雨前由于空气中的湿度高 , 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含量高 , 所以造成了大气压下降 。
【|“鱼儿露头,收竿快走”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 大气压降低会使得水溶氧能力下降 , 原因是气压降低后 , 会打破空气与水原本的气体平衡 , 造成水中氧气会向空气中逃逸(压强关系) , 这样水溶氧就会变得比正常情况下要低 , 此时的鱼类就开始出现浮头的现象 。
此时 , 收杆走人比较好 , 不然除了没有鱼口外 , 还会被大雨洗礼 。

其次是温度 。 在夏季是鱼最容易浮头的季节 , 这就意味着温度越高 , 水溶氧越低(其他条件不变) 。 通常在标准大气压下 , 20℃纯水的溶氧量为9毫克/升 , 当温度逐渐地上升到30℃时 , 水溶氧就不足7毫克/升了 。
而水溶氧主要的来源是水面溶解空气中的氧气 , 但是在夏季水面的温度只比空气温度低一点 , 此时的水溶氧量是很低的 , 低到了水面的溶氧量还没有达到饱和 , 更不用说是向水下传递了 , 所以 , 此时的鱼就会因为缺氧浮头 。

第三是光照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光照条件越好 , 水溶氧其实是越高的 , 这是因为水溶氧一部分是来自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的 , 而有阳光 , 它们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从而增加水溶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