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生答,师评价)2、师:你们见过大象吗?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师:因为大象的体重很大,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都不合适,所以它的体重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生踊跃回答,师及时评价)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学生熟悉的体重大的动物大象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 。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 。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
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学生们会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
师:四个小动物们会怎样过桥呢?(鼓励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说出不同的过桥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说出1吨=1000千克,所以要讨论过桥的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抱每袋重20千克的沙袋感受1吨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沙子,感受20千克沙子有多重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
自己推算:1袋沙子重20千克,多少袋沙子重1吨?(5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5袋沙子(因为5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 。当50袋沙子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2)再次感受1吨 。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课前没条件测量的同学可以用老师准备的体重磅称一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