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树,美树,智慧树

卡西欧·瓦斯康切洛斯 《穿越巴西如画风景之旅》系列之三十七 , 2015 , 棉纸喷墨印画 弗朗西斯·阿雷 《毒籽山榄》 2012 张恩利 《老树(五)》 2014 布面油画
◎剀弟
展览:树 , 树
展期:2021年7月9日至10月1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化石可以追溯到3.85亿年前 , 植物生物量约占地表总生物量的99% 。 相比之下 , 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只不过短短30万年 , 仅占地球生物总量的0.01% 。 面对这个实际上占据地球生命体系核心位置的物种 , 人们会想到什么?这正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树 , 树”所呈现的主题 , 通过呈现近30位来自中国、拉丁美洲、印度、伊朗以及欧洲艺术家涵盖绘画、摄影、影像、装置、手稿等不同形式的200余件作品 , 从美学的角度观察和表现树 , 不仅呈现了树木本身的壮美和丰富多样性 , 也同时警惕人类通过砍伐森林造成的破坏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
这个展览首展于2019年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名为“我们 , 树” , 这个名字巧妙地双关了展览的主题 , 提示了人类和树的关系是出发点和锚点 , 而通过对树的观察 , 也是反观人类自己 。
基金会邀请了人类学家布鲁斯·阿尔贝作为策展人之一 , 带来了进入这个主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科学研究者的视角 。 布鲁斯·阿尔贝本身长期关注亚马逊河流域的原住民 , 在他的号召下 , 多位植物学家和科学家也加入了此次展览 , 来到上海的“树 , 树”展览则增加了数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 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丰富的艺术家作品给这个展览带来了多元的理解通道 。
步入展厅 , 立刻可以感受到两种类型的作品 , 它们分别是来自植物学家的绘画、记录 , 以及来自巴西原住民艺术家对植物的原生艺术表现 。 两者一种来自西方研究者的客观描绘 , 一种来自原住民的日常观察 , 这种出发点的反差感却在很相似的极简绘画中相遇并形似 , 我就在这种奇妙的感受中穿梭于展厅 。
比如三位来自亚诺玛米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 , 看上去类似儿童绘本 , 但也因其对植物形态简单清晰的描绘而颇具有记录性 。 亚诺玛米是居住在亚马逊北部的土著部落 , 以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为生 , 人口约为39500人 , 其中28000人生活在巴西亚马逊地区 , 由371个族群组成 , 有自己的领土 , 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居民 。 但是不要认为这些艺术家还是过着原始的土著生活 , 他们是精通亚诺玛米语 , 接受现代教育的新生代 , 对周围环境包括植物树木的描绘带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
与此相对的 , 展览中出现的法国植物学家、热带森林专家弗朗西斯·阿雷研究植物60多年 , 对亚马逊流域的树木有着深刻的观察 , 也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速写 。 展览一整面墙的作品就是证明 , 而且完全可以看出弗朗西斯·阿雷描绘的精细和色彩明暗的把握不逊色于职业画家 。 弗朗西斯·阿雷为了对大型树木的树冠生态进行描绘 , 甚至发明了一个可以安装在树冠上的轻型平台 , 像是一个悬空于树上的帐篷 , 这个坚固的平台可以站上去观察和记录 。
树木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 , 可以衍生出异常丰富的风格和世界 , 稍微列举一二:
1947年出生于伊朗、自学成才艺术家穆罕穆德·汗的《无题》系列 , 用对比互补等色彩技巧和相似的图形重复方法 , 画出一个个植物繁茂的自然世界;巴西摄影采访人员卡西欧·瓦斯康切洛斯的《穿越巴西如画风景之旅》(2015-2019年) , 用粗糙的颗粒模仿版画效果 , 将观众一秒带回一个低清像素的神秘热带雨林;巴西艺术家路易斯·泽尔比尼结合城市景观、繁茂植物、巴西民俗的几何图案构成具有拼贴画意味的抽象绘画……一千个艺术家就有一千种风格 , 以树木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可以无限地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