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林少华:用汉语重塑村上春树

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 姜斯佳 )“文学译作是作者之作和译者之译一见钟情或两情相悦的产物 。 大千世界 , 茫茫人海 , 一个译者遇上正合脾性的作者 , 或一个作者遇上正合脾性的译者 , 未尝不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 ”如今 , 中国读者提到村上春树 , 总会“本能”地想起林少华 , 而林少华自己回忆起与村上春树作品的相遇时 , 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命中注定”的色彩 。
林少华|林少华:用汉语重塑村上春树
本文图片
△翻译家林少华 受访者供图
1987年10月 , 已经在广州暨南大学日语系任教五年的林少华赴日进修日本古典文学 。 两个多月后 ,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问世 , 整个日本列岛都陷入“村上热潮” 。 唯有林少华——这位日后的村上译者一门心思埋头于中日古典诗歌研究 , 对这本摆在书店最显眼处的畅销书熟视无睹 。 一年后 , 林少华回国 。 在日本文学研究会的年会上 , 他又和这部小说不期而遇——在时任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的李德纯盛情推荐下 , 林少华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 没想到读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 很快接受了漓江出版社的翻译邀请 。 “在暨南大学一个朝北房间的角落里 , 我就这样陪着《挪威的森林》、陪着村上春树开始了中国之旅 。 又眼看着其由不入流的‘地摊’女郎变成陪伴‘小资’或白领们出入星巴克的光鲜亮丽的尤物 , 进而升格为半经典性世界文学名著 。 ”
迄今为止 , 包括2本与他人合译的短篇集在内 , 林少华一共翻译了45部村上作品 。 经过“林家铺子”加工 , 作为中译本的村上作品似乎多了几分诗意 。 例如直译应为《听风的歌》的村上处女作 , 被林少华意译为《且听风吟》 , 成为当时文艺青年最爱的社交平台签名 , 还被朴树写成了歌 。 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译后记中 , 林少华坦言:“我堪可多少引以为自豪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 可能就是用汉语重塑了村上文体 , 再现了村上的文体之美 。 ”面对一些关于“译本是否应该完全忠实于原作者”的争论 , 林少华回应:“哪怕译得再好再忠实 , 百分之百原汁原味的村上春树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 ”
有人称林少华为村上春树的御用翻译家 , 他不以为然 。 在他看来 , 所谓“御用” , 是一个皇帝与臣下的关系 , 这是不平等的 , 而译者和作者是平等的关系 。 除了村上之外 , 林少华也翻译过很多日本现当代名家的作品 。 他尤其喜欢翻译与他的文体与心气相通的作家 , 比如夏目漱石、片山恭一、村上春树 , 而对于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甚至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 , 则有些违和感 。
这些年来 , 林少华开始试着和村上“松绑” 。 他开玩笑说 , 看到自己的名字总是以小一两号的字体跟在另外一个男人名字的后面 , 有时会觉得不是滋味:“从事翻译 , 是为他人做衣裳 , 做久了 , 就想给自己来上一件 。 ”他由衷向往回归“采菊种豆汲水浇园”的田园生活 , 打算据此写一本“林氏《瓦尔登湖》” , 又摩拳擦掌想要写一部“新《围城》” 。 但问到创作进度 , 他又谦虚起来:“小说家的脑袋没准是天生的 , 而我天生没长小说家的脑袋 。 去哪儿偷一个回来?这就是当下跃跃欲试的‘进展’ 。 见笑见笑!”
《挪威的森林》不是通俗三角恋
现代快报读品:您最初研究的是日本古典诗歌 , 《挪威的森林》是您翻译的第一部村上春树的小说 。 日本古典诗歌古雅精致 , 而村上的文风简洁明快 , 二者差距很大 , 当时这部小说具体哪里吸引到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