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儿|月饼模子

时光荏苒 , 又近中秋 。 一如往年 , 我再次取出橱柜角落的木匣 , 怀着一份虔诚缓缓打开 。 两枚木质的月饼模子带着岁月的印记静置那里 , 仿佛默默地等待着每年一度的中秋明月 , 来充满它那空洞的模心 。 当再一次细细摩挲这两枚雕工精美的月饼模子 , 儿时的记忆慢慢清晰起来……
大约在1964年前后 , 爸妈将我从天津送回冀中泛区的老家 , 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奶奶 , 什么时候是中秋节啊?”儿时的我从婶娘口中得知中秋是吃月饼的节 , 便跑回堂屋迫切地问 。 “快了 , 等月牙儿长圆了 , 看到上面的嫦娥和小兔儿 , 中秋节就到了 。 ”于是我天天盼 , 盼着月亮快一点儿圆 , 能不能看到嫦娥和小兔儿我不在乎 , 只祈求中秋节爸爸会像往年一样 , 给老家寄来美味的月饼 。
节前 , 终于等到了爸爸寄来的包裹:一只长方形的木匣 。 我站在旁边 , 趴在桌沿踮起脚 , 迫不及待地看着爷爷打开 。 出乎意料的是 , 我没有闻到月饼的香味 , 更没有看到月饼 , 木匣里只有两个长长的木板状的东西和一封信 。 爷爷看过信后 , 说:“你爸没寄来月饼 , 信上说他要攒些钱 , 明年要把咱这土坯窝窝儿翻盖成砖房 , 再闹洪水咱就不怕了 。 ”我看着空空的木头匣子 , 失望得几乎要哭出声来 。
奶奶拿着那两块长木板 , 不停地和爷爷夸赞着爸爸的手艺 , 随即拿给我看:“咱有月饼模子了 , 给俺孙子打月饼 。 ”听奶奶说到“打月饼” , 我顿时注意到这两个叫做“月饼模子”的物件 。 “看看 , 你爸的手有多巧!”
我拿过模子细细观察 , 讶异这么精美的木刻会出自平日寡言少语的父亲之手 。 其中一枚雕刻了“鲤鱼跳龙门” , 规整的鳞片栩栩如生 , 跃起的姿态甚是好看;另一枚在繁复的花边里刻了四个字 , 虽然是反向的 , 我仍认出是“五谷丰登” 。 一时间 , 对父亲的崇拜替代了没有见到月饼的遗憾 , 转而破涕为笑:“奶奶你真会打月饼吗?”“傻孩子 , 你爸爸的私塾先生可是见过世面的人 , 连他都夸奶奶打的月饼好吃 。 ”奶奶一脸慈爱地笑着 。 爷爷一旁打趣道:“你打的那算月饼?充其量就是馅儿烧饼 。 ”“那时不是没有模子吗!不用等过节 , 明天就给俺孙子打月饼吃 。 ”那一夜 , 我仿佛是伴着月饼的香味睡着的 , 口水浸湿了枕头 。
似乎因为有所期待的缘故 , 第二天我很早就醒来了 。 借着朝阳的微光向窗外望去 , 奶奶坐在院中摇着一只小笸箩 。 我跑到奶奶跟前 , 跟着奶奶一起择起了豆子 。 “小馋猫 , 你婶娘坐月子还存了一包红糖 , 一会儿奶奶糗豆馅儿 。 ”记得那一天 , 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月饼坯子被奶奶用爸爸制作的月饼模子变魔术般地磕了下来 , 烤制成一枚枚月饼 , 香飘四溢 , 我却一时舍不得下嘴 。
【馅儿|月饼模子】半个多世纪后的此刻 ,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两枚月饼模子 , 思绪万千 。 父亲的用心良苦 , 奶奶晨曦下的背影 , 都已成为回不去的记忆 。 现在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 可是这几十年来 , 每逢中秋我总要拿出带有亲人温度的月饼模子试一下身手 , 感受在父亲的巧手下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 。 在我的心里 , 两枚陈旧的模子不仅是用来打月饼的物件 , 它还记录着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它将永不停歇地翻印着血脉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