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菜|专栏|花草祁谈——参差荇菜

2600多年前 , 天地被晨光织进了一个梦幻般黄色的茧里 。
粼粼清波上 , 大片荇菜黄花灿然 。 不远处 , 雎鸠结伴欢爱 , 啾啾和鸣 , 荡起扇形交错的涟漪 。 有妙龄女子采摘荇菜 , 举手投足间 , 是说不尽的淡雅贤淑 。 女子身后 , 一翩翩男子驻足良久 , 他的眼直了 , 心痴了 , 不禁吟唱出“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 层出叠见 , 缠绵悱恻 。 一部千古流传的《诗经》 , 就这样在水鸟关关唱和以及荇菜参差的水湄开了头 。
年轻时读《诗经·关雎》 , 思绪总缠绕在“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这句 , 祈盼自己是画面里的那个女子 。 进入中年后再读 , 便留意了其中的配角植物 。 据说 , 《诗经》里写到了157种植物 , 有小草 , 有大树 , 有谷物 , 有蔬菜和花果 。
作为《诗经》的开篇植物 , 荇菜 , 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 , 但一定读过 , 听过 , 并且和我一样 , 曾经在心里描摹过 。 记得一位研究《诗经》的学者说 , “参差荇菜”表面上写茂盛的荇菜 , 实则是描绘心目中的淑女 。 不禁思忖 , 比兴窈窕淑女的荇菜 , 也一定生得妖娆多姿吧?
刚毕业那年夏天 , 当我知道《诗经》里的荇菜 , 就是我们园子里水面上那一片小黄花时 , 心底似有一声叹息响起 , 我的失落显而易见 。 它太不起眼了 , 和不远处的荷花相比 , 荇菜的个头 , 像是来自于“小人国”;而和一旁红、粉、紫、黄娇媚的睡莲比对着看 , 荇菜 , 又像是混进米兰时装周里的乡下丫头 。
荇菜圆圆的叶子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 , 本该平展展铺在水面上的叶子 , 为了争夺阳光 , 一个个伸长了脖子 。 你踩踏了我的衣裤 , 我遮挡了你的裙裾 , 挤挤挨挨 。 植物的平和之美 , 完全淹没在强烈的生存欲望里 。
没有参差的美感 , 倒像是争着抢着要从浮水植物变成挺水植物 。 五瓣小黄花 , 密麻麻从叶子中间伸出头来 。 远看 , 像是水面上开出了一片蒲公英花 。
我对荇菜看法的转变 , 来自于它的近亲“一叶莲” 。
一位搞水生植物栽培的朋友 , 送我一盘一叶莲 。 青花瓷盘的水面上 , 漂浮着一片圆圆的叶子 , 碧绿 , 光亮 , 近革质 , 形状酷似睡莲叶 , 很惬意地舒展着 。 透过心形叶的缺口 , 可以看到水里漂浮着两个花茎不等的花蕾 。
两天后 , 一叶莲 , 便以国画家的身份开始了挥毫 , 颜料 , 只用了白黄两色 。 它先在清水和绿叶的背景上 , 一笔一画描出了五枚洁白的花瓣 , 又仔细给花瓣的基部 , 涂上一抹亮黄 。 接着 , 给花瓣边缘 , 勾画出一圈流苏 , 睫毛一样秀气 , 流苏和花心处的金黄 , 几乎同时完工 。 最后的点睛之笔 , 是描画出五枚金灿灿的雄蕊 , 也用了精巧细密的工笔技法 。
小小的水面活了 , 一叶一花是诗意的注脚 。 微风轻过 , 一叶莲在青花瓷盘里晃悠悠摇曳出轻灵的禅味 , 一叶青莲如浮梦 。 耳畔 , 似飘来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脂落 , 水荇牵风翠带长 。 ”瞧这水荇牵风 , 营造的意境多美 。
不久 , 瓷盘里的一叶莲 , 在剪断叶柄的伤口处 , 长出了长长的须根 , 在水里飘飘洒洒 。 若水底有泥 , 定会扎根定居 。 水里的花蕾 , 也不时昂起头 。 “国画家”继续画工笔 , 后来也画叶子 。 因为 , 第一片老叶凋零后 , 新叶又长了出来 , 如此绵延不绝 , 足见这一叶莲是无性繁殖高手 。
前段时间 , 我路过植物园水生植物区 , 见这里的荇菜也在开花 , 便停下脚步 , 弯腰低头细看 。 突然间发现 , 除过花朵的颜色有别外 , 荇菜的叶型 , 花朵的大小与模样 , 和一叶莲简直就是双胞胎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