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幼小衔接的困惑怎么写( 六 )


这是幼儿从保育阶段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 。幼儿从一个时刻被关注的对象转变成一个学习主体 。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理特征同时并存,互相交叉 。幼儿阶段的特征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特征逐渐增强 。
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识的逐渐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许多规则的约束,但仍保留对游戏的兴趣 。发展过渡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
这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新阶段的特点较易形成,否则,会过多保留幼儿期的特点 。1.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新作准备 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
有些家长或幼儿园过多注重大班孩子的学习,忽视其身体健康,其后果是孩子入学初期即难以适应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以至接连生病 。2.心理适应能力的准备 实验的大量资料证明,无论是身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首要的是儿童本身的学习主动性 。
如果儿童缺乏主动的态度,就得不到比较好的发展 。强制也可能一时奏效,但最终是不成功的 。
有些孩子在入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比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 。另一些孩子则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为小学教师不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和自己密切接触,就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有些孩子因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苦恼 。
由此说明,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3.逐步从兴趣教学向动机教学过渡 幼儿的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没有趣的事情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如果缺乏指导,幼儿的兴趣就仍然停留在被动地由外界事物的表面特点所左右,不会产生较强的、持久的主动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指导是必要的,这实际上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
从客观规律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有可能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如果教师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培养幼儿旺盛的求知欲、上进心和学习兴趣 。4.阅读能力提前准备 前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比如,文字是符,相对于图画和实物来说是抽象的,而儿童入学后要去适应大量的文字和符 。
又如在语言方面,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说话往往是非常形象的,常常是罗列和描述许多细节,但是到了小学,孩子要面对许多术语和比较概括的指令,由此可能产生不适应 。5.任务意识的准备 这在体操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幼儿园用比拟性的、描述性的指导语,小学从第一天开始就用口令,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幼儿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6.规则意识的准备 而规则意识的缺失给一个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他们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状态,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例如,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 。
因此,学前阶段幼小衔接的任务,就是做好入学准备,为新阶段特点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和法律组成各种有序而稳固的系统,一个人要在这些系统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与系统产生和谐统一,才能得到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而变得不快乐,感受不到自我在体中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