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和月是怎么写

1.古代的日字怎么写篆书的“日”
汉代隶书:
唐楷:
草书:
2.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古代人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时间,比如说庚辰年,但这么多又表达不清,因为60年又会有一个庚辰年,所以看古人的年的表述,就要看人物,事件的朝代,来确定具体年份 。
月和日也有用天干地支表现的,比如历史上有“马日事变”,就是指那一天是地支中的马当值 。
我们所说的生辰八字,其实就是指我们出生的年月日和具体时间 。
古人把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又分为八刻,一刻是15分钟 。其实现在我们还是用刻来表示,比如说12点1刻,就是指12点15分 。
我根据自己知道的写的,所以可能不太祥细 。望理解 。
3.古代的日期是怎么算的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个轮回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十二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个“乙”和“戌”的前面1个“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类推 。
明年就是丁亥年了 。然后是纪月推算方法 纪月的推算方法,虽然每月的地支是固定,如正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三月为辰月 。
【古代的日和月是怎么写】,可是月份的天干都是不固定的,要经过推算才能得出,常用年上起月法,推算的歌诀是: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岁好追求 。
“甲己之岁丙作首”逢甲年和己年时,正月的月干支是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 。
以顺排十二个月;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9年是己巳年,其年干是甲和己,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丙寅月 。“乙庚之岁戊为头”,就是乙年和庚年的正月干支戊寅、二月是己卯、三月是庚辰……;例如1980年是庚申年,1985年是乙丑年,其年干是乙和庚,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戊寅 。
“丙辛之岁寻庚上”,方法同上 。例如1981年是辛酉、1986年是丙寅年,其两年的年干是丙与辛,故正月都是庚寅、二月都是己卯等 。
“丁壬壬寅顺水流”如1982年是壬戌年、1987年是丁卯年,这两年的年干是丁与壬,故正月都是壬寅、二月都是癸卯等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如1983年是癸亥年、1988年是戊辰年,其两年的年干是戊与癸,故其两年的正月都是甲寅、二月都是乙卯 。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推算月干支一定要结合节气进行,须知推月干支是严格以节气为界限,即在本月节气前出生的,就用上个月的干支,节后出生的才用本月干支,若是本月下一个节后出生的,也就是下一个月的节气提前来到本月,则得用下个月的干支 。第三节纪日推算方法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 。
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减表 一月干支均减1 二月干加0支加6 三月干减二支加10四月干减1支加5 五月干支均减1 六月干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 八月干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 十月干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 十二月干加3支加9 为了便于记忆,有歌一首: 一五双减一 二六加零六 三减二加十 四减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 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 冬三腊三九 闰从三月起 余数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为己卯,己的代表数为6,卯为4,即以6、4为基数进行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