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古事怎么写( 四 )


7.《小儿垂钓钓》古诗编写成一个故事500字《小儿垂钓》改写
户外疯玩了半晌的三娃,头发蓬乱,裤脚、褂衫、甚至连脸上都沾满了泥,活脱脱一只大花猫 。本想去找邻居狗娃一块儿去捅刘奶奶那棵老梨树上的马蜂窝,可狗娃不在家 。怎么办呢?一屁股坐在狗娃家房檐下,眼睛骨碌碌直转,看到狗娃爷爷放在堂屋门边的钓鱼杆,自言自语地说:“对,钓鱼去 。”
三娃顾不上给人说,急忙拿起钓杆,风一般跑到村外小河边 。在哪儿下钓呢?想到平时狗娃爷爷老爱在石板沱钓鱼,便来到石板沱 。看到一处四周长满蒿草中间有块石头的地方,坐下来试了试:“嗯,这儿还可以,又有凳坐,还晒不着太阳 。”刚想把鱼钩抛进水沱里,才想起还没有串钓饵 。
三娃用他脏手一拍脑门,自责地说:“三娃呀三娃,你慌啥?”站起来蹶起屁股搬开石头找蚯蚓,连搬了两三块大石头,早也累得气喘吁吁,额角渗出了密密的汗珠,才捉到两条红红的蚯蚓 。连忙取一条放在手心里,用力地拍了几下,掐成两半截,串在鱼钩上,学狗娃爷爷钓鱼的样子,朝鱼钩上的半截蚯蚓吐了两口口水,拖起声调唱道:“口水是糖,丢下来就偿 。”唱完,使劲将鱼钩抛进水沱的中间 。鱼钩和坠子“咚”地掉进水里,平静的水面荡起几圈涟漪,向四周扩散开去,好一会儿水面才恢复平静 。三娃这时才坐在石头上,躲在蒿草丛中一动不动,要不是他穿一件小红褂惹眼,还不容易看到有人呢 。三娃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露在水面的浮标,心里盼鱼儿快来上钩 。
这时,有一位戴斗笠的大伯路过这里,前面是个三叉口,不知该走哪条道,正在左右为难,环顾四周,好不容易看到蒿草丛中有人钓鱼 。“喂,钓鱼的小鬼,到金鱼村该走……”还没等问完,三娃用食指竖在嘴边,“嘘”示意别出声 。问路的大伯见这小鬼真逗,只好不出声,站在对岸微笑着看着他 。
只见浮标向上点了点,突然往下沉 。三娃慌忙双手抓住鱼杆用力向上一拉,鱼钩都甩到了身后的岸上,由于用力过猛,鱼儿脱钩跑了 。
问路的大伯哈哈地边笑边说:“你拔杆早了点儿 。”三娃没好气地说:“就怪你,是你给吓跑的 。”话出口后觉得自己这话没道理,忙嘻着脸说:“大伯,到金鱼村的路该顺着河边的路一直往前行 。”
说完又坐在石头专心钓鱼 。
8.将古诗《小儿垂钓》改写成作文在一个春光明媚、万里无云一个上午,有一个小孩出来钓鱼 。
他蹦蹦跳跳的来到一片树林 。他左瞧瞧,右望望,东看看,西张张 。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一条湖 。小湖旁有许多的芦苇,还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这里十分隐蔽 。连鱼儿都难以察觉 。
他装好鱼饵,拿起鱼竿,高高举起,,用力向前一抛,湖面上顿时荡漾起圆晕 。他侧着身子,坐在石头上,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 。
这是有位路人走来 。他迷了路,想回城里 。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 。这时,他眼前一亮:前面有个小孩!他问道:“小朋友,知道从这儿怎么去城里吗?”
小孩吃了一惊,心想:他若再喊,鱼会吓跑的!于是便摆摆手 。示意不要打扰他钓鱼 。
路人却以为他没听见,便再次大声喊:“小孩,从这怎么去城里?”
小孩急了,他再次摆摆手,还指了指手里的鱼竿 。
路人恍然大悟,低声问道:“请小朋友指个路,好吗?”说完,还特意双手抱拳,表示请教 。
小孩朝远处一指 。路人明白了,告别小孩,心里还称赞:这小孩真专心 。接下来他上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