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二 )



今天,有许多画家也会写字,有人说这是“画家字”,语气中颇有讥讽意味,大约是以为不正宗,不入流,野狐禅之类吧。本来,“画家字”是指画家写书法,倒也是实指,原无厚薄褒贬之意,而近日往往却被人认了是贬意词。这我就有点不服气,倒是要来商量讨论一番了。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春雨楼头,69.5x33.5cm,纸本设色,2014

首先,古人说“书画同源”。说是伏羲老先生在天水的卦台山“一画开天下”,这应当说是画在书先吧。河图洛书出,排位也是图在书前的。图书馆,图书馆,图与书虽是并列,但也有排序,图在书先。可见,以画入书是个正理儿。古人是讲道理的,取名排序不乱来的。

又说,甲骨文是依托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把对象画下来,而后简略其形,达成共识,成了文字。这不正好是说了以画入书的事儿了吗?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遥夜泛清瑟,180x97cm

书画同源,后来又分流了,这是史实。

在外国,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岩画也出现在文字之先。古埃及的文字严正规整,但也一眼能看出从图画形象而来的脉络。

所以说,图画在文字书法之先的,画在书前。后来以画入书了,这就是来龙去脉。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湖上春光已破悭,89.5cmx38cm,纸本设色,2015

以画入书,是事实史实,列位要明白清楚这一点。

现在言归正传,我还要说说“画家字”的事儿。

我闲来无事,偶尔翻翻《中国书法史图录》,有意无意间看到了许多的“画家字”。苏东坡、米芾,大书家、大画家,以画入书的典范。东坡先生的笔法、章法、墨法之所以有创造,我以为得之于画法。苏子自己说是执笔无定法,旁人讥苏字蛤蟆形、墨猪法。我认为很形象,说出了苏字的特色,说了他的创造所在。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如今都忆江南乐,32x85cm

米颠自以为不让前贤,看来也是得益于画法入书的延拓及造型架构之能事,而不是依据陈陈相因的书法笔阵之类的传说。细看米字,放纵恣意处,确是不让《兰亭》的潇洒风流。

入元,赵孟頫是大高手,大画家,大书家。赵体妩媚,开一代风气,人见人爱。不是画家,恐难有此作为。山水画家吴镇,不与时代同流,书法自有一番气象。倪云林倪高士,清高绝俗,书法意态俊朗,清风明月,万古云霄,如画一辙。这些“画家字”,真正叫人佩服。

到了明代,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哪一个不是画家字?就是陈老莲,其画奇巧怪倔,其书法也不正是如此吗?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苍苍竹林寺,89.5x38cm,纸本设色,2015

明清之际,傅青主,傅山画,傅山书,一体化。画如其人,字如其人,风骨岸然。比较之下,王觉斯的东西在格调上、笔法上拖泥带水,弱了许多。这“画家字”还真正反映了各自的心性也。

四僧也个个是 “画家字”,能写。其中,八大山人最具特色,中锋往来,不作勾丝连带、小巧腾挪,一任天真,不媚世俗,正是八大画法之延伸。石涛、弘仁,加之梅瞿山,也是书法如画法,画法入书法,各有建树。

再说说“扬州八怪”。怪就怪在画家在书法上的不同凡响。金农字最怪,有把刷子。追溯起来倒是开现代美术字先河。顺便扯一句,美术字也算是“以画入书”吧。八怪之中,李复堂厚重,李方膺飘逸,华新罗笔意疏朗,郑板桥楷隶乱石。黄慎野逸,罗聘稚拙,各有风貌,究其由来,从画法中出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