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三 )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茅檐低小,70x39cm

到了近现代。齐白石,木匠笔法,直来直去,与其画法一理,倒也痛快。黄宾虹字也不错,写甲骨古篆,有如画字。林散之随宾老学山水,学画未成而笔法墨法入了书法,用笔枯而润,以画入书,成就了一代大家。林散之比照了吴昌硕,正好是吴氏以书入画,林氏以画入书,配了个对子。

悲鸿先生书法大开大合,形同画法,大有可观。其书法品格成就,不在乃师康南海之下。

潘天寿先生,笔法奇倔,书如其人,字如其画。
翻了半天故纸,发现书法史上除了一些达官贵人诗人名流之外,入典的“画家字”占了一半,这真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一桩事儿。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孤云野鹤,69.5x33.5cm,纸本设色,2014

画家写字儿,天然优势,且不论工具材料、笔墨纸砚,如此这般皆为一体。这提按顿挫、使肘用腕、屋漏、折钗、印印泥、水晕墨章之类的玩艺儿,画家们天天都玩弄在股掌之间。曾有书家与我说起书法之墨色浓淡事,彼以为是发现发明,而我则认为是常识常态矣。

画家造型能力又强过一般书家。山川人物,花鸟鱼虫,万类万象皆入于我笔下。就书法这点间架结体,点画布白,自是得心应手,随机生发的。画家们又总是要别出心裁的,这字体自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一点古人的许多例子就是明证。

所以说,“以画入书”有道理的。画家写字给书法充实了许多新的元素,书法书体随之丰富起来了。一代一代画家们“以画入书”,给书法的进程带来了新的审美趣味和评判标准。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薄雾浓云愁永昼,47x70cm

综观历史,扫描当今,我们要重新审视“画家字”,应当对“以画入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崭新的认定。

重复一下我的结论是:唐宋之后,正是“画家字”作为主流,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前行和发展。“以画入书”是史实,是正史。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范扬 | 画家
文章插图

△ 千峰顶上一间屋,69.5x33.5cm,纸本设色,2014

诚然,那些对传统书法源流认识不足,不曾下过真功夫的画家,仅逞一时意气,虽能写出点个性,但底蕴不足,不能成气候,因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审美标准是极高的,不大允许胡来。同样,没有辨识能力的写字匠,重复前人而又不能超越,皓首穷经而无有所得者,他们的“书家字”毫无建树,更是不可能创造新书体,引发新格局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可能这样的“书家字”还不如那些有些想法的“画家字”。

至少,我们可以从画家写字的新鲜劲儿,从他们的探索和实验中得到一点启发吧。

范扬 丁酉大暑 京城客次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
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
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拉德骑士授勋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