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书籍参考文献怎么写( 三 )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 , 不使用引号 , 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 , 首行缩进5个空格 , 左对齐 , 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 , 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 , 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 , …;李福印同时建议… 。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 , 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 , 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 , 2011) 。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 , 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 , 并使用“&”来连接 , 在正文中 , 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 , 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 , 并用顿号“、”来连接 , 在正文中 , 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
.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 , 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 , 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 , 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 , 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 , ”;之后引用时 , 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 , 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 , 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 , 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 , 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
.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 ,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 , 2005) 。
(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 , 2005) 。(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 , 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 , 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 , 再加上“等” 。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 , 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 , 第一次用全称 , 比如 ,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 , 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 , 比如 , 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 , 第一次引用时 , 拼出团体 , 比如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 , 比如 , The NIMH (1996) exami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