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星字怎么写

1.关于带星字的诗句1.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天阶夜色凉如水 , 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3.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
(李白:《夜宿山寺》)
4.微微风簇浪 , 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5.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
7.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秦观《鹊桥仙》)
8.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
(《古诗十九首》)
9.玉衡指孟冬 , 众星何历历 。
(《古诗十九首》)
10.蚕娘吟弄满星空 , 九山静绿泪花红 。
(李贺《湘妃》)
11.呼星召鬼歆杯盘 , 山魅食时人森寒 。
(李贺《神弦》)
12.残星数点雁横塞 , 长笛一声人倚楼 。
(赵嘏《长安秋望》)
13.星辰冷落碧潭水 , 鸿雁悲鸣红蓼风 。
(戴复古《月夜舟中》)
14.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 星如雨 。
(辛弃疾《青玉案》)
15.流波将月去 , 潮水带星来 。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之一)
2.古代的字是怎么写的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 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 形声字只占20% 。主要使用石刀划刻
金文(钟鼎文):殷代图像金文 , 先秦称铜为金 , 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 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 。与甲骨文相比 , 金文象形程度更高 , 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金文填实的写法 , 使形象生动逼真 , 浑厚自然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 , 金文笔道肥粗 , 弯笔多 , 团块多 。主要使用金属铭刻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 , 其铭文共32行 , 497字 , 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
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同时期产生了毛笔 , 主要使用毛笔书写 , 之后均主要采用毛笔书写
大篆:西周后期 , 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 , 他别创新体 , 以趋简便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 。因其为史籀所作 , 故世称"籀文" 。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 。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 , 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 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 ,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 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 , 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 , 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 。由大篆简化而成 。又名玉筋篆 , 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 。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 , 笔势匀圆整齐 , 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 。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 。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 , 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 , 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 , 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