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钝感力|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本文图片

全红婵又夺金了!
在上周刚结束的全运会女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 , 全红婵在落后三轮的情况下 , 成功逆袭 , 又夺得了金牌 。
很多人认为她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冠军必然是天才问世 , 而我却认为真正促使她稳登跳水顶峰的是这几点:
能吃苦:每天陆上跳200到300下 , 水上120个左右 , 这些枯燥的练习 , 她不怕慢 , 持之以恒地认真做 。
专注练: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 把动作练好 , 挣钱给妈妈看病 。
好心态:她说“在哪都是跳五个动作 。 ”正是这三点造就了她学完三周比赛就能夺冠的传奇 。
全红婵的经历可用一个“稳”字来评价 。
可见走得稳的人都具有这三个《钝感力》的特质:
走得慢是量变的积累 , 想得少才能坚持到质变 , 好心态是量变的终极密码 。
钝感力|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本文图片

1
走得慢才能走得稳
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中有这样个故事:
在日本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里 , 作家O先生很有才华 , 时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
当时不出名的作家常被拒稿 , O先生也不例外 。
然而O先生太敏感 , 一被拒绝就长时间消极 , 不再写作 。
久而久之 , 形成了恶性循环 , 最终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
很多年后 , 那些刚开始基础差却愿意慢慢坚持的作者陆续有了成绩 , 有五、六位甚至获得了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 。
O先生却查无此人!
纵观生活中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平凡时默默坚持耕耘 , 慢慢打好基础 。
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中说:“磨难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 ”
的确如此 , 毫不起眼时坚持慢慢走才有发光的机会 。
前段时间 , 旧物改造博主泽杉上了热搜 , 所有旧物一到她手中就成了美轮美奂的工艺品 。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她累积了3年改造旧物的经验 , 才成为博主 。 她在持续更新1年多之后才有一个视频火起来 。
事实上 , 不是她运气好 , 而是热爱让她拥有有益的钝感力 , 她坚持输出不问结果 , 才有慢工而出的细活 。
渡边淳一认为: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就的人 , 不止需要拥有才华 , 还得有有益的钝感力 。
怎样培养这种钝感力呢?
调整面对困局的反应 , 当一件事结果不好 , 我们应该将事情拆解开来 , 分阶段总结 。
将一段段基石铺好 , 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 , 前路才能走稳 。
而这个过程要求我们有这样的钝感力:看不见希望时再坚持一段路 , 羡慕别人逍遥时低下头来潜心做 。
俄国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句话最贴切:“在现实主义者身上 , 并不是奇迹产生信仰 , 而是信仰产生奇迹 。 ”
的确如此 , 人生路上 , 没有人能不经历磨难就收获幸福人生 。
不屑慢慢走的人 , 一定等不到长翅膀高飞 。
别怕微小 , 星星之火熬过了冬天 , 才有机会在春风里燎原 。
钝感力|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本文图片

2
想得少才会走得快
《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 , 户枢不蠹 。 ”
这句话运用于工作中的坚持同样有意义:
不胡思乱想 , 一直坚持走 , 故而流水不腐败 , 门轴不腐烂 , 技能越来越精湛 。
在札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部 , 医生都是严格按照毕业时间来论资排辈的 , 医生们都十分腻烦脾气不好的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