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博览会|文旅博览会吸引各年龄段参观者:假日逛展会快乐收获多( 二 )


小小文创寓教于乐
济宁展区“孔圣文创”展台前,围满了前来瞧新鲜的观众 。 这座不大的站台上,密密匝匝地摆满了花色各异的铅笔等文具 。 参展商寻女士告诉采访人员,近年来“孔圣文创”在铅笔上打开了一条创新创意之路 。 “国内铅笔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没有创新,是很难有出路的 。 于是我们着意在科技性和趣味性上做文章 。 比如有一款‘用不完’的铅笔,其笔芯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质,足可以写四五十万字;再比如五彩融合的彩芯铅笔,一支就可以画出多种多样的画;还有可以涂色的木质铅笔刀,可以根据小朋友的爱好设计颜色 。 ”这些有趣又实用的创意,落在小小的铅笔之上,让这些司空见惯的工具有了文化的赋能,展现出新的生机和天地 。
济南市民郭女士就带着自己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买了几支铅笔 。 女儿很喜欢这款铅笔,迫不及待地表示,要拿着回家去画画用 。 郭女士说,之前她就来过博览会现场,但是一直没出手买东西,今天放假正好带着女儿来看看 。 几支铅笔,花不了几十块钱,算是给孩子上学的一个小礼物,而且“孔圣”的寓意也挺好的 。
东营、日照等展区的液晶互动屏幕,一时间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 济南市民赵先生看着自家的孩子跟小朋友们一起欢腾的样子,也相当开心 。 “这两天天气不怎么好,外出不方便 。 在家里又比较闷,到文旅博览会这儿逛一逛,既能让孩子有个宽敞的、可以玩耍的地方,又顺带着学点儿文化,收获挺多的 。 来看看,真是不虚此行啊 。 ”
观众寻找家乡的味道
大二女生杨芊雯,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时尚青岛展区”附近拍照 。 她戴着口罩,但微笑还是从眼角漾出来,开心到兜不住 。
“这就是我家啊 。 我在青岛拍过实景的,这是一个缩微版 。 ”她指着身后的红墙说 。 红墙上挂着两块路牌,一个指向鱼山路,一个指向大学路 。 在青岛市南区,这两条路交叉口,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 很多新人都在这里拍摄婚纱照 。 而在周边,街头艺术和墙体彩绘,各种文创店面和小吃等比比皆是,旧城区容下了新概念,成为时尚一族最为宠爱的地方 。
青岛姑娘杨芊雯考入了济南一所大学 。 这个小长假时间有些短,加上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她决定那时候再回家 。 “来博览会逛逛,真是有惊喜啊,很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 ”
其实,作为重要旅游胜地的青岛,在本次文旅博览会上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一面 。 除了网红与时尚外,还有着古典安静的另一面,可谓多种风格混搭 。 对此,杨芊雯说:“这次展会也让我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家乡青岛 。 这么说吧,哪一种风格我都很喜欢 。 ”在她看来,“老字号”其实同样富有魅力 。 很多传统的文化产品,经过重新包装和挖掘一样能成为时尚 。 “其实没有积累,也不会有创新,很多东西能成为经典,一定有它独特的一面 。 我还是蛮喜欢这次文旅博览会的,展示的东西都很潮,不让人有什么负担 。 ”
一身古风装扮的潘云梁和白露,在人丛中颇为亮眼 。 折扇慢摇,莲步轻移之间,便有了几分雍容华贵的味道 。 两人来自济南一家汉服社,身边有很多汉服爱好者朋友 。 穿汉服,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的一种习惯 。 “今天我们身上的汉服,基本是依照明代风格设计的 。 明代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在衣冠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风格和讲究 。 ”谈起传统文化来,年纪轻轻的潘云梁说得头头是道 。
他们喜欢上汉服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 。 随着传统文化热度不断攀升,像他们这样的汉服爱好者也越来越多 。 白露告诉采访人员,除了专门的活动或者表演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汉服也已经成为她日常的穿着 。 “最美丽的东西都在东方,在中国 。 而现在我们穿上汉服,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追忆,我觉得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多学习一些汉服知识,这样也更能发现东方的气质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