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染色的原理怎么写( 二 )


3.水洗(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去,以防有沉渣沉淀在标本上),干燥、镜检 。
注意事项:
1. 染色时间须视何种标本,涂片厚度,有核细胞多少,何种细胞及室温等而定;通常染血液涂片时滴加B液后染2-4分钟,染骨髓片则应不少于8分钟;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染色结果如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变碱,则考虑是否染色时间太长所致 。
2.做骨髓涂片时,因为骨髓纤维蛋白含量较高,凝固较快,所以涂片过程要快 。骨髓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 。
3.染液量需充足,勿使染液蒸发干燥,以防染料沉着于涂片上 。
4.做细胞染色时,当天气寒冷或湿度较大时,应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或在染色时脱片 。
5.染料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
6. 本试剂应由专业人员使用 。
拓展资料
Wrfeht和Giemsa都于1902年报告了各自的新的血液学染色剂,其主要特点是在制备多色性亚甲蓝(主要指天青B)方面做了改进,使血细胞和疟原虫着色较好,操作简便 。
上述染色法均是含伊红和亚甲基蓝衍生物的复合染料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瑞氏染色法常用于血液、其他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涂片中各种细胞的染色,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对细胞进行分类检查 。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分两相进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红与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等结合;碱性染料天青B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核染色质(chro-matin)、特异中性颗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质结合 。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红在适宜条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红复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这种复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应的基础 。
Romanowsky-Giemsa效应包括:①白细胞核染色质染成紫色,疟原虫的染色质染成红色;②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血小板颗粒区染成紫色;③产生本效应必须有两种染料参与,一种是天青B,另一种是伊红 。
Wittekind(1985)指出,天青B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结合,而伊红既与DNA分子中的阳离子部位结合,又与天青B结合,与天青B的结合力来源于电子供一受体的电子转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与伊红分子中的叛基(-COOH)间形成氢键 。因此,天青B是噻嗪类染料中能与伊红形成复合物的最佳选择,因为拥有四个甲基侧链的亚甲蓝不能以氢键与伊红结合 。
甲醇除作为染料的溶剂,能将瑞氏染料解离成带正电荷的天青B和带负电荷伊红外,因其具有脱水力,还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并使蛋白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结构,增加细胞与染料的接触表面,增强染色效果 。
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染料等对环境的州值非常敏感 。如环境偏酸,氢离子增多,降低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增强伊红着色,出现异常红染;相反,则可出现异常蓝染 。最佳环境应维持在PH值6 4~6、8.因此,必须使用缓冲溶液 。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_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_医学教育网
4.瑞氏吉姆萨染色原理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
PH对细胞染色有一些影响 。细胞里各种成分均不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里正电荷增多,易和伊红结合,染色为偏红;在偏碱性环境里负电荷增多,易和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