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不单单送羊了,同时还要买些别的礼物送给外甥 外甥女呢!面羊的档次也提高了,开始定做了,馒头房定做面羊,蛋糕房定做面包羊 。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面包羊
送羊的寓意是“感恩”“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个吧?
6.7月15为何在山西高平寺庄一带不烧纸祭祖,但有给老人送羊的风俗是送真羊吗?在阳泉这里,以前每到农历七月十五都会蒸面羊,互相赠送,现在这一习俗已经很少见了 。但是去祭祖还是有的,不过是在七月十四,似乎也有七月十五的 。
立秋之后,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 。面羊对现代人来说,算不上一道纯粹的美食,但它简洁拙朴的造型、清新沁脾的面香、报恩孝亲的教诲,在一代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份依恋的亲情,一份淡淡的温馨 。
山西民间制作面羊,始出于远古秋祭 。《礼记·王制》有“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筤,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 。”七月初秋,粮谷新熟,祭天告祖曰“尝”(《东京梦华录》) 。祭礼还用色纯体全的牛羊,曰“牺牲” 。古代祭祀为国之大事,亦渐化为民俗 。山西民间有尚俭尧风,融谷、畜一体,家家制面羊以祭,而后分食 。迄今,山西上党地区甚至各种祭祀都蒸面羊,形态各异,五谷俱全,相传与神农氏发明五谷相关 。
秋祭定在七月十五,周后尚有数百年演变 。西汉时,以孝齐家,又独尊儒术,“仲由负米”故事劝人“生事尽力,死事尽思”,秋祭重在祀祖 。北魏,道教将三官与三元结合,定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赦罪日(《无上秘要》),以道法解脱善恶之苦,秋祭日又称“中元节” 。梁武帝时,佛教定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以佛经“目犍连救母”故事,宣扬佛法解脱亡人倒悬之苦 。历史上三教合流于此节“孝亲”,在过去多神崇拜的山西民间更是礼重行隆 。
这种礼重行隆,表现之一就是家家蒸制面羊,祭祖分食之外,还要馈送亲友,为晋地特点 。面羊馈亲,主送外甥 。此俗起源于沉香劈山救母,舅舅以猪、羊相送传说,但山西南北流传最广的是“鸦反哺,羊跪乳”民间故事 。相传二小长到16岁,顽劣异常,母亲只好让他帮舅舅牧羊 。二小看到羊羔吃奶总是跪着,疑惑不解 。舅舅说小羊跪乳是它懂得对母亲孝敬 。二小又看到几只小乌鸦往来奔忙,衔来活食喂老乌鸦 。舅舅说,这是乌鸦反哺,在报答养育之恩 。二小渐悟事理,对舅舅说:“我要回家了,今后一定听妈妈话,长大成才,做个孝亲报恩的人 。”此后每年舅舅都要送二小一只羊,提醒他好好长进,街坊邻舍互为效仿,又改为蒸送面羊,渐成此民间习俗 。
平定等地还送面羊给新出嫁的姑娘 。《平定州志》载,“中元日祀先茔,陈瓜果,蒸面羊荐之 。以面做羊像,蒸熟送女家”,面羊须有四只,由女婿切出一块,用红丝线拴在客厅,一直到次年送来新面羊时才更换,取意“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然后女婿吃面羊头,女儿吃面羊脚,其余部分切开分给堂亲邻里共享 。
面羊既有报恩孝亲之意,还被应用到人生礼仪当中,具有了“佑命符”的象征 。上党地区,孩子过满月,姥姥、舅舅家要送五只大小不同的面羊,取“伍”谐音,表示与羊为伍 。其中大羊戴锁,并挂红线串绕三枚古钱,旁置“拴羊石”,意思是把孩子拴住了 。12岁开锁时,姥姥家要送12只面羊,取意天干地支12年轮 。开锁仪式后,孩子拿着一只面羊,找邻居家换一把盐,表示从此可以独自体味人生 。此俗在寿阳、霍州等地,演变为面圐囵上捏上12只羊,戴在小孩脖子上开锁,称“面羊羊”或“羊羔馍” 。到晋南、晋北其它地方,又演变为面圐囵上捏12种属相动物,也有的捏成龙凤 。
- 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什么日子要买什么东西拜拜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说的
- 虎门销烟是哪一天开始的a1839年六月b1840年6月9日
- 六月十九 六月十九是观音什么日子
- 六月十九日英语怎么写
- 六月五日英文怎么写
- 黑色六月英文怎么写
- 在六月5日英文怎么写
- 六月八日用汉字怎么写
- 英语六月11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