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世民的演讲怎么写( 二 )


4.对李世民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
争议评价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有错误 。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 。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
一是征伐高句丽,这个被某些人认为是错误的举动,但是,就当时形势来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 。第一,发动战争的责任是高句丽,高句丽悍然进攻唐朝附庸国新罗挑起战端,为了维护权威,唐需要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附属国的利益 。第二,战争中,唐军是正义和人性的,这也是保证唐军损失非常小的一个外在条件,在唐军攻占的城池中,均拥护唐军 。但是由于为了保持正义性和人性化,导致偏求稳,而使战期拉长 。第三,唐军的撤退和后续战争,充分体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高超的战略思想,唐军以2000人的损失消灭高句丽数十万人,千古罕见 。撤退之时,敌将城墙跪拜,也实属罕见 。唐军后期的军事骚扰和政治封锁,使高句丽的实力每况愈下,最终高宗消灭高句丽 。
还有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 。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 。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这些使唐太宗后期没有前期勤俭.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 。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 。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 。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 。当然,没有任何完整证据表明太宗大量歪曲历史 。同时,不仅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数百,董狐直笔,陈寿索贿,太史被宫,不要说清朝的文字狱了,另外,许敬宗对李世民并没有好感,这样表明,唐初历史应该具有可信度的 。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不顾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劝阻,对归顺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给土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部落享受够唐朝的恩惠后胃口反而越来越大,索性就叛乱了 。
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 。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病情不断恶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己巳(二十六)日(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