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二 )


倦鸟思巢,落叶归根。
故乡,永远是来时的方向,是流淌于血液中最浓郁的诗情。
千里共婵娟|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文章插图

离别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世事颠沛,这年中秋,是苏轼与苏澈分别七年以来首次共赏月华。
此生此夜,纵使无限留恋,却终究是明月孤帆水驿,依旧照离愁。
相聚即是离别的开始,诗人惆怅地望月轻叹,不知下次见面会是何时,会在何地。
那一抹忧思,染浸了无数人的心怀。
回首过往,我们都曾有过匆匆道别,却再也未能相见的情谊。
曾经以为毕了业,还能时常聚一聚,没想到奔赴社会的沙场,就再也没有机会看见那群熟悉的身影;
曾经以为来日方长,亲人总在翘首以盼,没想到命运无常,可能只是一个转身,彼此就天人相隔;
曾经以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无声无息中,默契地退出了彼此的朋友圈,从此相离数里也再难会面……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人生的列车,人来人往,人往人来。
某一段路上,给彼此留下朗朗笑声,已是难得。
有时,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是为了在未来漫漫的时光中可以长久相 随。
中秋之月暂满还缺,或许你也和苏轼一样,和家人匆匆相聚就要奔赴远方,和好友倾诉心肠后就要天涯两端。
分别的时刻来临,切莫忘了紧紧相拥。
依依惜别,方不辜负这缱绻情谊。
千里共婵娟|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文章插图

家人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一)》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 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觅,窈窕穿房栊。 月岂知我病,但见歌楼空。 抚枕三叹息,扶杖起相従。 天风不相哀,吹我落琼宫。 白露入肝肺,夜吟如秋虫。 坐令太白豪,化为东野穷。 余年知几何,佳月岂屡逢。 寒鱼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中秋最温暖的场景。
只是对于诗人而言,这始终是一份触不可及的美好向往。
此年中秋,苏轼憔悴卧病,心中却一直惦念远在天涯的弟弟子由,因而对月感怀,遥赋此诗。
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岁月的渡口前,你我皆过客,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都走不出家人的牵挂。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想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底下的回答是万家灯火,心酸各不相同:

“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一件没有穿过的衣服,把头埋进衣服里,闻到的全是家的味道。” “跟妈妈视频,妈妈以为已经挂断了,然后手机里的妈妈马上开始抹眼泪。” “每天下班,路过楼下人家的厨房,闻到刚刚做好的饭菜的味道,看到昏黄的灯,就会泪眼模糊。”
少不更事之时,总是习惯性地忽略来自亲人的问候。
踏上了独行的旅程,又会绵绵思念,那夜里等你回来的微黄的灯光。
或许,曾经不堪一击的我们,终会在一轮又一轮的月圆月缺中成长。
长大后才会懂得,只有家,才是疼痛时可以安心疗伤的地方。
当你满身疲惫,当你孤独难安,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都不要忘记:
在这个世上,总有家人将你放在心头。
你从来,就不是孤身一人。
千里共婵娟|读懂了苏轼,你也就读懂了中秋
文章插图

人生路漫漫,秋月几回圆。
一轮清月,见证了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又将多少思念挂在婆娑的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