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里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 , 品尝的是月饼 , 观赏的是满月 , 珍惜的是团圆 。 赏月之时 , 古代的无数文人骚客 , 有感而发 , 给我们留下大量佳作 , 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 如今翻阅这些优美的篇章 , 仍会惊叹不已 。
月亮是诗人最钟情的题材
在诗人的眼里 , 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 , 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多到不可胜数 。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 , 就有一首《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 佼人僚兮 。 舒窈纠兮 , 劳心悄兮 。 月出皓兮 , 佼人懰兮 。 舒忧受兮 , 劳心慅兮 。 月出照兮 , 佼人燎兮 。 舒夭绍兮 , 劳心惨兮 。
这首诗以月起兴 , 描绘了心爱女人的姣好容貌 , 也写了内心在追求爱情中的焦躁心情 。 诗中的僚、懰、燎是形容人的容貌美好 , 而悄、慅、惨则是指诗人的内心不安 。
月亮之所以会被诗人所钟情 , 是因为在天体中 , 月亮最为变化多端 , 它有盈亏圆缺 , 它有新残朔望 , 有上弦下弦 , 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 , 它还有红月如血……在我们这个农业国 , 月亮还与历法、节令、劳作、经济、社会交往以及阴阳学说等各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 , 生活中的很多事 , 譬如庙会、集市都是按“月”举行的 。 在月光如洒的夜晚 , 有很多农活也都可以进行 。
人们喜爱月亮 , 把很多美好的传说都寄托在它身上 。 关于月亮的传说起源很早 , 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就有月兔之说 。 除了月兔 , 还有嫦娥、吴刚、月桂、金蟾、广寒宫……其实不单是诗人 , 整个民族的想象力都交集于此了 。
由于对月亮的喜爱 , 人们给与月亮好多名字 , 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华、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钩、玉镜、冰镜等等 。 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称作白玉盘的 。 用字不直说而用代字 , 这种情形在古诗词中是大为流行的 。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说桃不可直说破“桃” , 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 , 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 对此 , 王国维颇不以为然 , 他以周邦彦词《解语花》中“桂华流瓦”为例 , 说境界虽妙 , “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 ”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 。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 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 是古老的“祭月节” , 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 。 现存文献中 ,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代 , 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 , 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
唐诗咏月贵在意境
汉代已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 但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得到官方的认可 , 大约是在唐代 ,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唐代帝皇中 , 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就和中秋节有关 。 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 , 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 , 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 , 步入月宫 。 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 , 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 , 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 , 翩翩起舞 。 玄宗从月宫归来后 , 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 , 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
在我们熟悉的唐代诗文中 , 有很多中秋赏月、饮酒、赋诗的习俗 。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结合起来 , 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 赏月吟诗之风大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