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这是习惯了钢架尼龙伞的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常识。
中国古人发明了它。相传是鲁班的妻子想出来的主意,希望外出做工的丈夫能因此不被雨淋湿。它是上至帝王下至匹夫家中必备的日常品,后来还延荡出一些江南烟雨的诗意。随着尼龙钢架伞的广泛应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纸伞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退位,被视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存在于博物馆、纪录片、非物质文化名录中,成为影楼或剧组的道具,但就是不出现在街上、雨中和人们的手中。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近年,随着国风兴起,油纸伞先是回到了汉服爱好者的日常生活中,继而偶尔出现在时尚大片中。以竹木为伞骨、以纸为伞面,这样的组合能让人立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风骨。它因此逐渐回到大众视野中,网上也不乏专营油纸伞的十年老店。但客服仍然要每天面对这样的提问:“这把伞,雨天能用吗”?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杭州余杭瓶窑镇,塘埠村东坞55号——刘有泉想要让余杭纸伞“活”过来,他从家里出发,坐了一天车去富阳。那是1982年,会劈伞骨的老师傅已经不多了,幸好,他还是买到了一百多把伞骨存放在家中。
因为没人用油纸伞,会做油纸伞的人也早已四散在周边村镇打零工。他们看到刘有泉发起的《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报纸消息时,才发现竟然还有人需要他们的手艺,而回归参与的师傅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才60岁出头,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做油纸伞,如果不是这次召集,可能会继续当保安。
纸伞工坊就这样建起来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孙子刘伟学大学毕业后,真的回家来接班做起了纸伞。他还拉来了自己高中同画室的同学汤薇——后者也是设计师,毕业后本打算去导师的设计工作室上班,却被油纸伞的美吸引了过来。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银杏手绘伞
刘伟学和汤薇都是90后,又都是设计师。他们把刘有泉的老房子改造成“纸伞之家”,也把余杭纸伞带到了米兰设计周、巴黎家具展、上海设计周的舞台上。在“纸伞之家”微博主页上,写着:做传统余杭纸伞,研究传统和当代的结合。
他们没有一味复古或仿古,而是从自身的审美出发、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出发,对油纸伞做出了改良。比如,伞柄的材料选择。传统油纸伞给人以笨重不易携带的印象,为此,刘伟学比较了各种材料,最终选定重量较轻且牢固度高的压缩竹,以作为实心木头的补充。买家可以自行选择是用黑胡桃木,还是用压缩竹,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定制。
再比如:传统油纸伞大多使用富阳产的桃花纸,因其薄而透,大风骤雨时容易损坏。但要找替代品也不容易,不是毛屑过多,就是纸质过硬不好糊。直到发现软硬适中的手工皮纸,没有毛屑、韧度足够,做成伞面后,对着阳光打开,还能看见深深浅浅的纹路。
一把油纸伞,为什么会卖到上千块?|时尚守艺人 | 刘伟
文章插图
这些都让作坊里的老手艺人不解。他们认为:既然是做老底子的伞,那就按照以前的做法老老实实做,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原来洋铁皮的伞头改成合金材料,也不理解为什么连伞骨都要刷上颜色——以前没人这样做的呀?但刘伟学和汤薇坚持,从设计上来说,要有整体性,要美;更要考虑的是,做伞的是老人,买伞用伞的却是现在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