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林黛玉房里藏着贾家不败的良方,刘姥姥火眼金睛,王夫人视而不见( 二 )


刘姥姥农村人,没上过学也没文化,对书本之类的文具天然向往。她被林黛玉房中的藏书之多给震惊到了,脱口而出“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
林黛玉@林黛玉房里藏着贾家不败的良方,刘姥姥火眼金睛,王夫人视而不见
文章插图

在刘姥姥最朴实的心中,如此读书的一定是位励志科举的少爷,却没想到会是林黛玉。当贾母指明是黛玉房间时,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注意这“留神”二字,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刘姥姥都非常“认真”,这种态度让贾母非常满意。而这段描写中透露出太多的信息,更值得读书人注意。
首先,刘姥姥说:“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要对照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说得“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
刘姥姥认为应该是个公子的书房,她哪里见识过上等的书房啥样?自然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偏偏贾府的公子是不爱读书的。彼时贾宝玉在干嘛?贾母因问:“宝玉怎么不见?”众丫头们答说:“在池子里舡上呢。”
“善泳者溺”,贾宝玉在船上玩闹,一旦船倾覆必将溺水。而“溺水”代表的就是贾府被抄家后的灾祸临头无法自救。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说:“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林黛玉@林黛玉房里藏着贾家不败的良方,刘姥姥火眼金睛,王夫人视而不见
文章插图

“溺水”后不能力挽狂澜,只能出家做个和尚,这就是贾宝玉的人生和选择,可谓毫无责任和担当。
贾政当初认为潇湘馆最适合“读书”,无论从贾宝玉自己,还是对子孙来说,都是如此。代表他认可林黛玉做儿媳妇,宝黛姻缘更能改变贾府富贵传家的门风。
其次,贾家之败,败在人才的断档。无论什么原因造成抄家,都是贾家决策的失误。而决策以人为本。没有培养出人才是贾家败亡的关键。
刘姥姥认为这是个少爷的书房。比那上等的书房还要好。既是抬高了林黛玉和林家诗书传家,也是贬低了贾宝玉和贾家富贵传家。
林家没有儿子,一个女儿林黛玉尚且能够七岁时就读了《四书》。古人的“读”是通透的意思。既要理解也要活学活用,以至于全部背诵。
可反观贾宝玉,十一二岁上学,还要父亲贾政吩咐:“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林黛玉@林黛玉房里藏着贾家不败的良方,刘姥姥火眼金睛,王夫人视而不见
文章插图

《四书》《五经》是科举的根本,也是读书人的根本。不要一说到科举仕途,就认为很“脏”。仿佛人人都是贾宝玉,却背后都是贾雨村。
科举仕途没有错,错在汲汲营营钻营的那些利欲熏心的禄蠹。贾宝玉不喜欢禄蠹,却又没有生存能力,日后只能被淘汰,并拖累妻子和家族。他的精神可嘉,普通人却“不应贪著”!
林黛玉是贾宝玉知己不假,她从不劝贾宝玉科举仕途也是真。但不表示黛玉反对科举仕途。她父亲就是头榜探花郎,以末代小侯爷的身份凭借科举步入仕途,林黛玉怎么可能反对科举?
在那个年代,贾家想要谋求出路,只有子弟读书科举一条路。而贾敏下嫁林如海,贾珠娶李纨,贾母支持宝黛姻缘,本质上就是贾府弃武从文转型的关键。可能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但长远来看,必然是正确的道路。金玉良姻无疑是开历史倒车。
最后,刘姥姥一进门就被满屋子的“书香”吸引,是曹雪芹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