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导语:欧阳询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大家,所作楷书,在融通二王的基础上掺以北碑的朴茂峻整,从而创造了出了自身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用笔从古隶中出,方圆互参,凝重沉着;结体紧结,方正浑穆,险正相生,停匀合度,世称“欧体”,是历代楷法典范。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唐代书法中兴,书家辈出,而作为“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更是首当其冲,开唐代刚强雄健书风。
他诸体皆能,楷书为最,自成一体,后人称之为“欧体”。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观欧字不难发现,其有戈戟森然的险绝,又有点画精妙的秀骨清像;既有骨力劲峭、法度严整之态,复有浓纤得度、匀粹秀整之姿;既保留了二王书风清和秀润的神韵,又使北派书风遗意在字的形态、结构当中得以体现。
可见欧阳询将北碑与二王合并酝酿,融南北派书风于一炉,而后自成一体。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欧阳询博采南北众家之长,学古而不泥古,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险劲刚健,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结构险峻,笔法稳健,布白疏朗,庄重严谨”的独特风格。
欧阳询的一生历经陈、隋、唐三朝,书风亦受此影响。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自出生至陈亡,无论是在幼时长大的衡州,还是家庭变故后随养父迁居京都建康,欧阳询一直都身处南方,深受二王南派书风影响。
入隋后,他随养父江总迁往长安,在隋代度过了青年与中年时期。在书法取法上比年轻时期更有意识,观其书作,北碑对欧阳询的影响应比早先习二王时期更为深切。
欧阳询的晚年,进入被后世称颂的“贞观之治”时代。当时,唐太宗独崇王羲之,以至于右军书法在贞观年间开始大显其盛。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而作为当朝的上层文人,尤其是作为太宗钦点的书学博士、宫廷书家,欧阳询见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尺牍真迹的机会大大增多,耳濡目染之下,二王书风又再次对他的书法风格造成影响。
当然,初唐的这种美学风尚毕竟不同于魏晋六朝的靡靡之音,更多的具有秀骨清相的审美内涵,欧阳询晚年的书风便是如此。他极重视字的空间结构和点画局部,结构之精妙,法度之森严,做到了极致,楷书更是被誉为“翰墨之冠”。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所谓“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欧字的险绝是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所在,而它结构的停匀合度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疏朗清健的韵致则与传统文人和大众的审美取向相符。
但这两者并非孤立分割,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学之不当,仅取其险绝,则有可能落入狂怪,若平匀过之,则又容易堕于刻板,有状如算子之嫌,而这亦是欧体字被尊为“楷法极则”的原因所在。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初观欧字,结字狭长,四满方正,端严规矩,看似规律无奇,平稳端正,然而,仔细品读它的点画映带和字法收放关系,则会发现欧字其实是于平正之中寓以险绝。
平正#增一分则太肥,减之则太瘦,欧阳询的字险劲刚健,于平正中见险绝
文章插图

欧体字的“险”是通过笔画的瘦硬、结体的紧结、空间的欹侧来实现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