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对话名家|胡世宗与他的三本“长征”书

【 胡海泉&对话名家|胡世宗与他的三本“长征”书】胡海泉&对话名家|胡世宗与他的三本“长征”书
文章插图

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

作者:韩 光
在5月到7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每月出版了一本书,按出版时间的顺序分别是《人生与诗》(上下册)《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战士的深情》。在短时间里,作家能如此高密度地出版自己的作品恐怕不多见,更何况胡世宗已是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呢。不过,知道胡世宗底细的人都清楚,这三本书可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每本书都是经历了“长征”后才与读者见面的:《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是作者1986年重走长征路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给儿子胡海泉的信,而《人生与诗》《战士的深情》更是分别经过了近40年、近60年的创作才完成的。
1982年胡世宗在长山岛参加“春风”笔会时,著名作家浩然建议他不要光写诗,“你有大量可以写散文的素材,你写散文不一定写山光水色,你可以写你熟悉的一个个诗人,这是别人所不容易触及的。”说者有心,听者更上心。正在胡世宗酝酿从哪位诗人写起好时,恰巧收到了《文汇月刊》编辑约他写李瑛的信。原来,《文汇月刊》新开设了“诗人写诗人”专栏,第1期发了诗人徐刚写艾青的散文。李瑛是胡世宗敬佩的诗人,有一年他俩每天还桌挨桌对面办公过。很快,他便写出了散文《满山满谷的红花》,并在《文汇月刊》第2期发表了出来。同年12月,在《文汇月刊》又发表了他写诗人张志民的“剪影”。
胡世宗写的诗人“剪影”,受到了包括众多诗朋文友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鼓励他继续写下去。臧克家建议他写刘征,高洪波建议他写贺敬之和柯岩……胡世宗哪敢怠慢疏忽,于是他先后有四十多位著名当代诗人留下了“剪影”。胡世宗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经常对自己的作品“回头看”,并将自己的新思考新认识加进去,经历了近40年时光的沉淀打磨,终于出版了51万字的《人生与诗》。他是这样评介自己的这部作品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段最令人难忘的最耀眼的诗坛人物志,这些诗人有很多已经谢世了,他们是怎么生活和创作的,对于所有喜爱读诗和写诗的朋友,都是一种启发,一种激励,一种借鉴。”
胡世宗曾于1975年和1986年两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这部书,是由他第二次重走长征路、给正读小学六年级、12岁的胡海泉写的24封信组成的。
谈起写给胡海泉写信的初衷,胡世宗说:“我是想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孩子讲述讲述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重走长征路的见闻和感受,讲述我看到的、听到的难忘的红军故事。我想让孩子从小就认知我们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我想让孩子从小就铭记我们英雄的前辈们是如何克服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这伟大的奇迹的。”
基于这种想法,胡世宗在重走长征的路上,不仅仅记录下自己每一站、每一天的见闻,还将自己最想让胡海泉知道的事,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他。于是,胡海泉隔一段时间便能收到胡世宗的信,发自瑞金、于都、遵义、茅台、安顺,最后一封发自延安。
胡世宗从长征路上回来,脸晒黑了,人也瘦了许多,但那双眼睛更加炯炯有神。胡世宗出发时带着的那大背囊,胡海泉一只手就能拎起来,而胡世宗回来时因为里面装满了收集的珍贵素材,胡海泉却拎不动了。背囊外面还有一个边儿宽大的油纸大竹斗笠,上面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还标着“江西瑞金”几个黑字。胡世宗告诉胡海泉,从老根据地出发时,当地老表赠给他一个斗笠、一双草鞋。可这两样东西,自己舍不得用,因为它们寄托着老区群众深深的情意和殷殷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