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旅部启动记录试点工作!诸暨这项古老技艺,有排面!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任务书,确定在我市启动“线狮(草塔抖狮子)”记录与保护研究项目工程的试点工作。这也是我市继去年《西施传说》通过“非遗记录工作与保护研究”验收后的第二个“国遗”记录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作与保护研究,是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财政研究项目,指对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与此相关的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生态区等文化事项,以研究形式进行的资料收集、全面记录、建档保存和传播利用。
非遗!文旅部启动记录试点工作!诸暨这项古老技艺,有排面!
文章插图

本次项目工程将形成“线狮(草塔抖狮子)”项目试点记录成果,完成数字化整备;形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体例与规范。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一部非遗纪录片、文本报告等,为非遗的过程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档立案,为国家开展非遗记录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草塔抖狮子”又称“线狮”,发端于诸暨草塔(今属诸暨市大唐街道),因其舞动时,需拉绳索使“球动狮舞”,故得“抖狮子”之名,是一项集体育、杂技、木偶技艺于一体,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2014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传,“草塔抖狮子”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盛行于民国年间,多出现在集会或重大节庆活动上。“草塔抖狮子”以狮子各种惊险、诙谐的搏球动作,控狮艺人和舞球者配合默契、张驰有序的操控表演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历经二百余年传承演衍,这项群体性的娱乐活动在彰显人情味和凝聚力的同时,又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哲学的一种诠释和延伸:它用五方彩狮和五色彩球来代表物质的五大构成元素——金、木、水、火、土,无不体现了诸暨的民间智慧和朴素的世界观。
非遗!文旅部启动记录试点工作!诸暨这项古老技艺,有排面!
文章插图

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草塔抖狮子”的传承难题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塔抖狮子”遭受到破坏,曾因此断代20余年,旧时阖村青壮年劳动力人人能拉线、个个来扛笼的盛况已不再出现,整体氛围薄弱,传承活力不足;抖狮队成员趋于老龄化状态,朱家村22名男子抖狮队员中,年龄最小者为40岁,60岁以上的队员有14名,占半数以上,队员平均年龄达67岁;同时,因制作抖狮子道具的匠人年纪偏大,已呈现出后继乏人和濒临失传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传承、革新与坚守传统民俗文化,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新曲目、新表现形式,传承创新传统体育舞蹈创造性转化新途径。联袂诸暨三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施传说、诸暨西路乱弹、草塔抖狮子),以草塔抖狮的诞生和发展为主线,通过诸暨西路乱弹的表演形式创作小戏《抖狮结义》,开创了地方文艺走地域特色、剧种特性、浓郁民俗之路的先河。
【 非遗!文旅部启动记录试点工作!诸暨这项古老技艺,有排面!】非遗!文旅部启动记录试点工作!诸暨这项古老技艺,有排面!
文章插图

同时,融入民间舞蹈“大头娃娃”“舞狮”创排“草塔抖狮子”表演节目,将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表演方式丰富抖狮技巧,编成民间舞蹈《金狮欢腾中国年 》进行表演,参加“非遗薪传”——浙江省首届传统体育展演展评系列活动、诗路传薪——2019年浙江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均荣获“创新奖”“优秀组织奖”。2014年,市非遗中心还编辑出版《诸暨草塔抖狮》,对“草塔抖狮子”的历史沿革和传承脉络进行全面挖掘和梳理,对项目基本特点、活动程序和组织形式进行系统记录和深入研究,扩大了“草塔抖狮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