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光!青年画家刘晨光:放弃稳定教师工作 十年追逐绘画梦想

大众网·海报新闻 采访人员 郭九涛 黄新宇 见习采访人员 许婉莹 实习采访人员 吕明晓 滨州报道
刘晨光,1979年出生于山东滨州,当代青年画家。多年前,刘晨光怀着一腔孤勇辞掉稳定的教师工作,孤身前往北京追求绘画梦想。十年过去,他的追寻艺术之路,正是对“读书万卷有丘壑”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最好诠释。
【 刘晨光!青年画家刘晨光:放弃稳定教师工作 十年追逐绘画梦想】刘晨光!青年画家刘晨光:放弃稳定教师工作 十年追逐绘画梦想
文章插图

青年画家刘晨光现场作画
读书万卷,胸有丘壑
刘晨光的绘画之路不那么循规蹈矩,他是“带艺投师”。从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刘晨光在滨州市沾化区埋头做了十几年美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审视自己、打磨自己的过程,刘晨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晰了自己的追求,参加工作多年的他决定提升自己。抱着这个念头,刘晨光毅然放弃工作,于2012年孤身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又在2016年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跟随何加林先生精研画意。“只要一心向道,处处都有恩师”,此前,刘晨光还拜过江苏省国画院的祁恩进先生为师,学习传统青绿山水画。
重回校园的刘晨光如鱼获水,一头扎进绘画的瀚海里。“我觉得在学校的这段经历给我的绘画之路带来了质的飞跃。”刘晨光说,“尤其感谢在绘画道路上关心、帮助、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感谢我的导师何加林先生,何老师专注教育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尤其擅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美术语言和美术符号,从不会将学生局限在框里。”何加林还重视传统绘画功底技法和知识储备,他不光训练学生的绘画技法,还要求学生多看书。丰子恺在《绘画与文学》中说:作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构思,画家可以用写作的思想规划,绘画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何加林正是“文画一律”的笃信者。
何老师的看法影响了刘晨光,刘晨光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读三种书:画理画论,哲史书籍和文史书籍。“画理画论是画家的必读书。”刘晨光说。画论里有中国的文脉传承,如果一个画画的人连画论都不读,这个画家可能连工匠都不是。而哲史书是使人明白价值观的一个渠道,刘晨光认为,绘画本身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是与天地和自我沟通、审视内心的过程,要了解绘画本身的东西,要明白事物背后的价值所在,要明白为什么画画,画画是为了获得一种境界,从精神上获得高层次的享受。文学类的书,例如诗歌、散文、赋,也是刘晨光认为的山水画家的必读书,刘晨光说:“画画讲究诗情画意,要涵养画意而不是单纯为了绘画而绘画。”文史书籍能涵养文心,对艺术家内心的触碰是很明显的。“山水表现意境”,意境是诗歌的语言,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不读诗,画家将很难感受到有尽山水后无穷的意蕴。
刘晨光!青年画家刘晨光:放弃稳定教师工作 十年追逐绘画梦想
文章插图

作品展示
阅尽千峰,心有草稿
清代画僧石涛云:“搜尽奇峰打草稿。”这种理论主张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应该多看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理解、熔铸,把自然山川变为胸中丘壑,即达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境界,从而创作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优秀作品。这一理论素来为山水画师奉为圭臬,刘晨光也不例外。
刘晨光将自己绘画的灵感大部分归功于天长日久的写生。刘晨光就是一位非常注重写生的画家,他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无论平时多么繁忙,他始终能给自己留出时间走进大自然,历访名山大川,观赏园林景致,爬雪山荒原,走萧山秀水,阅日升月落。刘晨光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地写生创作,不断地与自然对话并从中吸取创作灵感。“所以你看,我晒得这么黑。”刘晨光对着镜头调侃自己道。他认为写生和照片是完全不一样的,写生时眼前的是鲜活的生命,而对着照片作画,照片只是无生气的参照物,面对这两种东西时落笔绘画的情感是不同的。“文人对于自然的观察,不外取两种态度,即有情化的观察与印象的观察。”刘晨光认为只有面对真山真水,不断地感悟自然景物中的变幻无穷,以此为基石进行写生创作,才能投注感情,做到人画合一,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才能使作品中显现出令人摧折的力量。